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真题+讲义=免费

2012年上海事业单位申论专家押题试卷一(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附详解)(一)
2012-12-15 19:50:3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申论

1、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资料
1.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事件。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从学术研究和应对的能力机制角度考虑,在我国大概把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自然灾害,类似地震、海啸、洪水等等。第二类一般是重大的生产事故,像“京广路塌陷”,就属于重大的交通事故,还有工厂的生产安全事故、煤矿的坍塌、爆炸等等。第三类也就是我们讲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像非典、“禽流感”、“猪流感”,都属于公共卫生领域的突发公共事件。第四类是涉及重大社会安全的事件,比如恐怖袭击。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4类
 
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成4级,特别重大的是I级,重大的是Ⅱ级,较大的是Ⅲ级,一般的是Ⅳ级。
该材料主要内容:
2.汶川大地震救援行动,堪称1949年以来中国政府应对自然灾难最为迅速的一次。较之过往的自然灾害,中国政府此次救援行动,无论在决策效率、动员能力,还是在高层的亲力亲为以及灾情的信息披露上,都显示出巨大的进步。地震发生六小时后,2008年5月12日晚8点,温家宝总理飞抵都江堰市。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门开会,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胡锦涛主持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由温家宝任总指挥,李克强、回良玉任副总指挥。地震发生后,国家地震局立即启动国家地震一级应急预案;民政部先是启动了自然灾害救助二级应急预案,当日晚10点15分,改为最高级别的一级响应;国土资源部启动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严防灾区因地震造成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救灾指挥中枢协调全国范围内的工作。按照上述预案,中国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
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同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中央各部门、各省纷纷成立相应的救灾应急机构,自上而下组织各自的救灾活动。诸多参与救援的中央部门都由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负责人,人称“大半个国务院搬到四川”。军队系统也作出快速反应。震后18分钟,中国军方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就从北京发出情况通报,解放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启动。按照该预案,所有的军队武警,统一归属总参指挥部调遣。在重灾区四川省,震后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下设总值班室、交通、卫生、救援等七个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专业救援队获准进入灾区后,四川省又增设了国际救援协调组。四川省21个市、州,均成立了以市(州)委书记为指挥长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四川省重灾区都江堰市、汶川县、北川县、什邡市、绵竹县等,虽然地震造成交通、通讯、水电全部中断,很多地方的县级政府和部门的办公楼倒塌,整个行政管理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但一旦恢复交通和通信,地震中幸存的基层官员基本能投身于紧急救援中。该材料主要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关问题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问:为什么要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
答: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较多的国家。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许多应急管理制度。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我国目前已经制定涉及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35件、行政法规37件、部门规章55件,有关文件111件。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了有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同时,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不够明确,统一、协调、灵敏的应对体制尚未形成。二是一些行政机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够强,危机意识不够高,依法可以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不够充分、有力。三是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一些突发事件未能得到有效预防,有的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未能及时得到控制。四是社会广泛参与应对工作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公众的自救与互救能力不够强、危机意识有待提高。为了提高社会各方面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迫切需要在认真总结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经验教训、借鉴其他国家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根据宪法制定一部规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共同行为的法律。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提高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问: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基本思路?
答:一是重在预防,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从制度上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二是既授予政府充分的应急权力,又对其权力行使进行规范。
三是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和保护相统一。突发事件往往具有社会危害性,政府固然负有统
一领导、组织处置突发事件应对的主要职责,同时社会公众也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是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
问: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规定了哪些制度?
答: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组织各方面力量,依法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避免其发展为特别严重的事件,努力减轻和消除其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害。对此,突发事件应对法与现行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的法律、行政法规作了衔接,同时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需要并参考借鉴国外一些应急法律的规定,规定了一些必要措施:
一是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针对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二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有关人民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人员救助、事态控制、公共设施和公众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措施。
三是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依法采取强制隔离当事人、封锁有关场所和道路、控制有关区域和设施、加强对核心机关和单位的警卫等措施;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时,公安机关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
四是发生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后,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应急措施。
问: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需要抓紧做好哪些工作?
答:突发事件应对法确立了许多新的制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了保证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全面、正确实施,需要抓紧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广泛宣传。要结合近年来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对这部法律的重大意义、立法背景、主要制度等进行宣传报道,既要让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掌握这部法律,也要让社会公众充分了解这部法律,提高全社会应对危机的能力,强化全社会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是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要加强对现行有关突发事件规定的清理完善工作,凡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相抵触或者不一致的,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同时,要抓紧研究制定有关配套制度,比如应急财产征收、征用补偿制度、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突发事件监测和预警制度等。
三是落实相关措施。要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规定,落实好健全应急指挥机构及其办事机构,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研究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等各项要求,为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该材料主要内容:
4.长达184天展期,高达7000万的人流,中心城区横跨浦江两岸……当这些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亮点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安全上的隐患。“安全办博”,上海能否成功做到?在2007年12月27日举办的第四届“世博会与法治化论坛”上,“世博公共安全”成为关注的焦点。“和爱知世博会相比,上海世博会的风险要素更多、更复杂、解决难度更高。”华东师范大学危机管理研究所所长陈洁华直言,上海应给予高度重视,尽快启动各项安保准备工作。上海世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周汉民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上海已经编制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将在今后借鉴北京奥运的安保经验。“譬如外带饮料,今后很有可能不允许带人园区”。人流疏散:紧急时刻闭园
200个国家,7000万人次的游客前来参观,人流如何合理引导成了棘手问题。“世博会要防止过度集中、无序管理引发踩踏事件。”周汉民表示,上海将通过“消峰填谷”的方式分散人流。“广播、电视、手机消息,通过种种传媒手段,届时我们将让游客了解目前世博园区的通行状况和相关场馆的安排;另外我们还将开设夜场,进行人员分流。”周汉民透露,在极其紧急时刻,还将采取闭馆闭园的措施。危险品:警犬可上岗嗅探面对匕首等冷凶器、热兵器,金属探测器自然是上海世博会的选择,但对于炸药、剧毒物品,这种装置无疑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在对爱知世博会安保工作做出详尽分析后,陈洁华提出建议,不妨可采取警犬管理,除了人工检查、手摸、眼看等,经过专业培养的警犬嗅觉将起到奇效。“另外,它还能对犯罪分子起到心理震慑作用。”饮料:严禁外带入内带着饮料来看世博会?对不起,届时参观者恐怕不得不把这些外买的饮料留在门口。陈洁华说:“上海世博会必须禁止带饮料入场。”对此,周汉民也表示肯定。“虽然目前还没有明文规定,但这是相当可取的。就我个人而言,完全同意这种做法。”互联网:立体备份来应对网上世博会,是这次上海世博会的亮点之一。无需亲历现场,只要轻点鼠标,就可逛遍世博场馆。不过,这将面临黑客攻击、网络带宽限制和数据丢失等诸多考验。对此,上海市信息委副主任陈跃华表示,将为世博设立大容量、高带宽的安全通信网络,所有数据都将进行立体备份。“这种备份包括异地备份、地下备份、就地备份等,数据不仅在浦东浦西各设立专库保存,就连地下都有‘保险箱’。”陈跃华表示,即使发生暴雨台风等天灾,都用不着担心数据会出现问题。
食品:数据库动态监测在世博会举办期间,参观人群中预计八成将在园区就餐。而这个期间,恰逢夏秋高温,食品安全无疑成为一大挑战。“上海将建立世博食品安全基础数据库,包括食品种植养殖基地、生产加工企业、餐饮服务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信息都在其中,实现动态监测。”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谢敏强指出,通过这种全程监控和重点产品的可追溯体系,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或隐患时,食药监部门就能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实施缺陷食品召回制,最大程度消除危害。
该材料主要内容:
5.中国是世界上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灾害种类最多、灾害破坏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处于世界主要地震带上,历史记载,一次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全球共6次,其中4次发生在中国;20世纪全球共发生8.5级以上大地震3次,其中2次发生在中国;20世纪中国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总人数几近一半。中国东南沿海受台风影响大,季风影响强烈,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气象灾害种类多、灾域广、灾损重。同时,暴雨洪涝、火灾、地质灾害、海洋灾害、交通事故、矿难、疫病等公共安全形势也十分严峻,造成巨大社会经济损失。2005年中国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突发公共事件,直接经济损失约3253亿元。2007年中国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63亿元,4亿人(次)不同程度受灾。2008年初雪灾仅40天时间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汶川大地震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之巨更是难以估量。该材料主要内容:
6.2009年2月’9日晚21时许,北京市京广桥附近的央视新大楼北配楼发生火灾。记者在现场看到,与央视新大楼齐高的配楼已经被大

Tags:事业单位 历年真题 word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2年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