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真题+讲义=免费

2012年内蒙古事业单位申论专家押题试卷四(详解版)(二)
2012-12-15 19:50:5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故事和新闻报道完全混淆,把弄虚作假移花接木当作家常便饭,根本就没有羞耻感、责任心。
    可惜,尽管时常听闻有人抱怨这些传媒的肆意造假,他们却一如既往我行我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事人并未真的诉诸法律,甚至也未向主管机构举报投诉,致使造假事件每每不了了之。何况,有些造假确实“都是说好话呀”,似乎并未侵害他人的名誉,告他什么呢?于是,客观上便是宽容纵容、为虎作伥,导致虚假新闻报道没完没了、无休无止,传媒的公信力遭受莫大的损伤1
6·新闻贵在真实和客观,这是新闻界的金科玉律,也是新闻从业人员和媒体机构应该恪守的基本准则。然而,时有发生的虚假新闻却让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人在搞虚假新闻?为什么要炮制虚假新闻?炮制虚假新闻的媒体及记者,其客观公正何在,其职业道德何在?
    应该看到,在媒体的市场化浪潮中,一些新闻从业者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践踏职业道德底线,或捕风捉影、胡编滥造地传播尚未被证实的小道消息,或无中生有,凭空炮制出能够引发轰动效应的“独家新闻”。在某种程度上说,产生虚假新闻的根源是媒体的商业化追求。一些媒体在竞争中被蒙蔽了良知,经营意识增强的同时道德意识却在逐渐减弱。它们为了吸引受众眼球、制造轰动效应,为了追求高点击率,在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放松了对新闻的把关。被视为新闻的生命的“真实、准确”,成了次要甚至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这种蓄意炒作的方式,不仅违背了媒体的基本职业操守,也给自身的公信力造成了严重损害。虚假新闻泛滥的背后,显示出的是千疮百孔的媒体信用。而信用的缺失则在受众中引发“破窗效应”,当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地发现,新闻媒体也存在着“说假话”、“乱说话”的情况时,媒体公信力也轰然坍塌。
    如此强调虚假新闻的社会危害性,并非危言耸听。毕竟,与过去相比,今天的信息传播速度、范围、影响力等都有了相当大的不同。虚假新闻也随着网络功能的日益强劲,传播面、影响力也愈加广大。“80%的人开始发言,沉默的大多数夺过了少数人的麦克风和摄像机,人们从精英背后走出来,话语权平等!这就是长尾时代。”在长尾时代,新闻传播逐渐由传统的媒体主导变为以平权为特征的双向传播。在这种环境下,媒体的任何失误和过错,都会被放大再放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更是媒体形成影响力、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基础。为追求轰动而造假,
轰轰烈烈之后,不仅  个人身败名裂,更会让整个新闻行业、所有媒体从业者为之蒙羞。不难想象,当作为社会的守望者和诚信代言人的媒体都在“添油加醋”、“以讹传讹”之时,就不仅仅是媒体公信力的下降,而是整个社会诚信的缺失和不信任的加剧。一旦媒体与受众间的“信任”被打破,付出的代价将无法估量。
7.曾一度备受指责的“史上最牛官腔”,被媒体证实纯属子虚乌有。通过当事人、现场亲历者和沈阳消防影像资料的多方对证,地震时北川县政法委书记张周凯并没有喊“救救我,我是张书记”,此语乃是南方某报纸凭空捏造出来的,该报道则是一条虚假新闻。
    一条引起社会巨大争议的热点新闻竟然是假的,这一亵渎新闻职业的恶劣事件,不啻为一桩丑闻。这样的记者,这样的媒体,其职业道德何在,其客观公正何在?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的存在是新闻界的耻辱。实际上,当初“最牛官腔”报道出来的时候,就有不少人质疑,并且呼吁理性看待这一事件,但在歪曲渲染和恶意嘲讽占舆论上风的时候,这些声音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好在,假的终究会被揭穿,现在人证物证俱在,这种极不光彩、极不职业的造假行为终究令人们鄙视。
8.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朱伟峰将虚假报道归纳为四种:虚新闻、假新闻、恶新闻和劣新闻。他解释说:“虚新闻带有文学色彩,建国初期的一篇报道就较为典型。那篇新闻讲述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到银行取款,人民币被大风吹到地上,好心的路人们纷纷帮其捡回,最后发现钞票还多出一张。这篇新闻当时被评为好新闻奖,但最后发现是假的。虽然此种新闻并未造成不良后果,但由于系记者编造、并不客观真实,一定程度上会损害媒体公信力。假新闻则是从头至尾由记者一手炮制,且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及后果,引起受众恐慌,例如‘纸包子事件,。恶新闻即媒体机构或记者出于别有用一15的目的,严重歪曲事实真相,甚至进行恶意诋毁和炒作,以达到其险恶用心,背后往往有推手和利益集团在内。一条恶新闻有可能导致一个企业的破产、一个家庭的破裂、一个生命的结束。劣新闻则主要是指失实新闻,它是记者本身素质不高、知识掌握不全面、考察问题时不细致、写作时张冠李戴等原因造成的”。
    杜绝虚假新闻、失实报道,确保新闻事实准确,维护媒体公信力,是各报刊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朱伟峰认为,应加快新闻出版体制的改革步伐,尽快建立合理、健康的报刊运营体制;在队伍建设方面,要建立稳定从业队伍的良好制度,规范报刊出版单位的用人制度,建立健全采编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尽快推出新闻采编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制度和规范的人才评价体系;有关部门应在新闻从业人员职称评定、建立新闻队伍人才库、中级记者和高级记者数据库、媒体单位领军人物数据库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要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一线新闻记者的教育工作,毕竟一线记者是新闻的第一道关口。“希望新闻从业者都将新闻工作当做一生的事业来奋斗,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而不仅仅简单地将其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在媒体企业化运作的大背景下,记者的职业安全感不强,要通过健全采编人员保障制度等措施,尽快避免‘新闻民工,现象持续下去。”事实上,在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记者职业使命感的同时,杜绝虚假报道,还需要建立新闻当事人和社会公众都参与的全方位的社会监督制度。朱伟峰说,“新闻出版总署为此专门成立了举报中心和举报热线,读者如果发现虚假报道,可及时拨打举报电话,在全社会营造共同打击虚假新闻的健康氛围和环境。”
1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的主要内容。
2结合给定材料,用250字左右的篇幅分析虚假新闻屡禁不止的原因.
3结合给定材料,请用500字左右的篇幅写一篇关于坚决制止虚假新闻的倡议书。
4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进行论述。要求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
++++++++++++++++++++++++++++++++++++++++++++++++++++++++++++++++++++++++++++++++++++++++++++++++++++++++++
++++++++++++++++++++++++++++++++++++++++++++++++++++++++++++++++++++++++++++++++++++++++++++++++++++++++++
试题答案与详细解析在下页

++++++++++++++++++++++++++++++++++++++++++++++++++++++++++++++++++++++++++++++++++++++++++++++++++++++++++
++++++++++++++++++++++++++++++++++++++++++++++++++++++++++++++++++++++++++++++++++++++++++++++++++++++++++
++++++++++++++++++++++++++++++++++++++++++++++++++++++++++++++++++++++++++++++++++++++++++++++++++++++++++
Tags:事业单位 历年真题 word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3年四川省事业单位考试常识判..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