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综合题
共计100分 1、 资料
1.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近日印发文件,通报《京华时报》等6种报纸刊载严重失实报道的处理情况。 .
通报指出,近年来,新闻界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不断规范新闻记者的新闻采访活动,但是仍有少数报社不负责任地发表有失客观、公正的文章,甚至编造虚假报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损害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现将2008年以来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查实处理的《京华时报》等报纸严重虚假失实报道通报如下:
——《京华时报》刊载关于招商银行的虚假报道。2008年9月11日,《京华时报》刊载题为《招行投资永隆浮亏百亿港元》的虚假消息,由于该报记者对香港永隆银行的股价数据采集:h-i~,得出招商银行浮亏逾百亿港元的错误结论,造成报道严重失实。该报道成为招商银行当Et股价暴跌的诱因之一,并带动银行股板块整体下跌,当日招行A股流通市值损失127·5亿元,H股下跌5.16%。
——《新快报》转载关于“孙中山又成了韩国人”的虚假报道。2008年7月31日,广东《新快报》转载题为《韩国历史教授有此研究“成果”:孙中山又成了韩国人》的虚假报道。由于该报责任编辑把关不严,直接转载未经核实的互联网消息,导致源于国外网站的虚假新闻见诸报端,并被国内网站广泛转载,造成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
——《东方早报》刊载关于所谓六大救市措施的虚假报道。2008年10月14 El,上海《东方早报》刊载题为《年底前“政策利好不断货’’》的虚假报道。由于该报记者未经核实,杜撰了中国证监会成立应急领导小组,部署、实施具体应急措施;对各大基金、券商、保险等机构投资者实行临时窗口指导,限制做空;修改涨跌幅限制;平准基金初定900亿元规模随时待命;叫停大小非减持;“休市,,以及“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征求意见稿即将出炉”等所谓六大救市措施。该文不负责任地散布“年底前政策利好会不间断地出台”等言论,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造成严重后果。
——《民营经济报》刊载关于哈药集团生产假药的虚假报道。2008年1月21日,广东《民营经济报》刊载题为《哈药停牌风波未平,又被踢爆曾大量生产假药》的虚假报道。报道了哈药集团公司“所生产的抗生素产品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系假药,已遭到国家相关部门查封,并勒令停产”的虚假新闻,对哈药集团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青岛早报》、《华西都市报》刊载关于我国舰艇索马里护航的虚假报道。200 9年1月18日、19日,山东《青岛早报》、四川《华西都市报》连续刊登了题为《深海围“鲨”》《“海口”猎“鲨”》等关于我国舰艇编队索马里护航情况的虚假文章。这组稿件来源于《华西都市报》一位自由撰稿人的杜撰,《青岛早报》通过《华西都市报》协议购买并同期刊载。由于《青岛早报》、《华西都市报》未认真核查文章内容,也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把关,致使虚假新闻见报,在国内外造成了严重的不良社会后果,对我国家和军队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
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负责人介绍,新闻出版总署已责令6家报纸公开道歉,澄清新闻事实,
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负责人的责任,要求有关报社规范新闻采访活动,加强采编人员教育,
严格新闻稿件核实制度,杜绝虚假新闻,并依法对6家报社做出相应的处罚,将编造虚假新闻的人员列入不良从业记录名单,限制其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同时,还印发了《关于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的通知》,要求全国报刊出版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采访、编辑、刊发等内部管理制度。不得刊发、转载未经核实的社会自由来稿和互联网信息,不得转载、摘编内部发行出版物的内容。新闻采编人员要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新闻事实准确。
2.中国网民数量已突破3亿,上网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打开电脑接收邮件、浏览信息、查阅资料等等。但是网络上的虚假信息也害人不浅,让人防不胜防。
最新的例子是2009年2月中旬吵闹的“房地产列入十大振兴规划”的假消息。消息一出,
各大媒体和网站纷纷转载,股票市场的房地产板块也闻风而动。深究这一假消息的传播链条,
可以看出,始作俑者还是网络。从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对成思危的采访中可以看出,成先生也是从有关网站看到这样的消息,然后在和他的学生交流中谈了自己的看法,后来被媒体获知讲课内容,再附以“名人”效应传播,这是一个相互加深、相互影响的过程。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只剩一个行业就齐全时,无疑会引发大家的猜想,因为房地产对经济的关联度比较高,所以假消息有了传播的假设空间,而媒体刻意找名人炒作无疑放大了这种作假倾向。而权威消息的缺乏也是假消息乘虚而入的因素。和其他产业振兴规划的报道不同的是,所谓的房地产振兴规划始终没有来自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消息,同时,所有的首发报道也非来自权威主流媒体,除了成思危相关言论的报道外,还有一家媒体声称他们得到了住房和城市建设部某官员的证实。
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宣传处处长侯召迅曾撰文指出,个体炮制+小众追捧+网站失察提
供平台甚至直接造谣并推进传播+大众轻信盲从+广泛传播,最终形成了虚假新闻信息的舆
论场。
在规范网络虚假新闻的同时,也要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即限制网民发表言论和发布真实新闻的的自由,那就等于“把脏水和孩子一起泼掉”。有时候,网络上流传一条假消息也许传播面还不是很大,如果传统媒体也参与进来,降低判断采集信息的标准,势必会引起更大的混乱,丧失公信力。
3.近年来,报纸上“纠错”式新闻屡见不鲜,且大有增多的趋势。这个现象既让人喜,也让人忧,喜的是,它反映了我们国家新闻事业的活跃,出现虚假新闻就有人出来澄清、纠正,不使谬误继续传播;让人忧的是,“纠错”式新闻增多,说明需要纠正的虚假新闻还很多,有媒体刚刚刊登的消息,很快就有别的媒体出来纠错,称前者报道有误,是虚假新闻。如: 2009年2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刊登消息说:“北京市今年不会征收机动车排污费”。消
息称,“此前有媒体报道,北京市环保部门透露,今年北京市将征收机动车排污费,并将适时召开听证会,听取各方意见。”而“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日前证实,到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尚未发布任何有关机动车排污费的政策规定,北京市2009年也没有此项安排。”
2008年12月13日,北京有媒体刊登消息《南北大众年底可能暂时停产》。文中说,“上海大众将从本月中旬至明年1月初停止整车生产半个月;与此同时,一汽大众也传出了将暂时停产的消息。”第二天,新华社就播发专电称《传言有误,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不会停产》。消息中说,“记者14日电话采访了这两家企业,回答说消息不准确,两家企业目前都在正常生产,不会停产。”
2009年1月7日,北京一家报纸刊登报道称,“针对媒体报道‘住房公积金用于汽车消费’
的消息,记者多方核实,最终了解到——住房公积金买车,这事不可能。”
2009年1月18日,有媒体报道说,“国足领队蔚少辉怒斥假新闻,激动得哭了起来。”文中说,蔚少辉表示,“有一条假新闻自己看后很生气。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知情者爆国家队内部人心涣散,殷铁生有可能辞职。”“其实很多记者是没有经过任何采访就写出了这样的报道,我们的舆论环境能不能好一点,真实一点?”
4.八年前首次评选年度十大假新闻时,《新闻记者》杂志主编吕怡然专门配发了一个编者按。在这个编者按里,吕怡然表示,但愿这次的评选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然而八年过去了,“年度十大假新闻”仍然在一年年地评选着。作为评选十大假新闻“阳谋”的“始作俑者”,吕怡然心情复杂。2008年年底,当“年度十大假新闻”再度出炉时,《新闻记者》的编者按里说:“抗战八年,虽然漫长,终获胜利。然而,评选年度假新闻,也已经整整八年,却尚未见到胜利的曙光。可见新闻打假之难!这是八年前我们不曾想到的。原以为只要竖起新闻打假的大旗,呼啦啦立马就会聚集起浩浩荡荡的讨伐大军,不消半个时辰,假新闻便‘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如今反思,我们过于善良,高估了媒体人的自律力;我们过于天真,低估了假新闻的生命力。现在方知,因为毒草的孳生,离不开合适的土壤,光拔草而不除根基,必定如春韭,割了一茬又一茬。看来,这场持久战恐怕远无停战之日。也罢,八年之后,让我们从头再来!”
2009年2月,吕怡然收到一封某媒体的来信。针对一则“济南军区某红军师侦察连两名
侦察兵在前往汶川县映秀镇抗震救灾途中牺牲”的年度假新闻,信中解释说:“采访这条新闻的记者非常辛苦,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采访写出的新闻,还被评为假新闻,太过分了。而且记者也不是凭空捏造,是从部队首长那里听到的新闻线索。你们坐而论道,不知道实际情况,就乱评。”吕怡然说着,无奈地笑笑,他对记者不无感慨地说:“这个理由未免牵强,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事不一定就是好事。不可能因为辛苦,假新闻就变成真新闻了,这完全是两个概念。另外,我们所有的评选都是有证据的。”
而另一则关于“六旬老人考取清华研究生激励儿子”的报道,“全国好多媒体没有尽到核实的责任,就纷纷转载报道。事后该记者称已经同清华大学相关部门进行了核实,老人并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读研究生,而是在该校中国画高级研修班脱产学习。可见核实工作并非难如上青天,不过是举手之劳。这就是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表现。记者采访时不核实,发出来后再道歉,这不是故意让假新闻出笼吗?”吕怡然显得有些气愤。
对于《新闻记者》和吕怡然自己来说,每年的“十大假新闻评选”也承受了各方面的压力,各种关系网在“评假”时都或明或暗地发挥作用,希望不要把假新闻评上去;也有的领导认为《新闻记者》作为上海市的地方媒体不要过多干涉外地媒体的事情。“这些都是很为难的事情。但八年来‘年度十大假新闻’没有退缩,绝大部分评选都是经得起检验的。”吕怡然说,“希望藉此为记者的工作敲响警钟。”
5·2009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一些文化界的政协委员对某些媒体发起“攻击”,成了政协
会上的“另类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等名主持人倪萍在谈到一份杂志对她所做的报道时,颇为愤慨地说:“除了我的名字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据说这是一份发行量极大,名气不小的杂志,曾经两次报道倪萍,每次都有5000余字,但是从来就没有采访过她。倪萍对此不满,而编辑还劝阻她:“您别起诉我们了,我们说的可都是您的好话呀。’’
无独有偶,同为政协委员的歌唱家郁钧剑听了倪萍的“控诉”马上表示,他也遭遇过类似的事情,也是那本杂志,发表过一篇文章,介绍他和妻子如何相亲相爱,但是,“除了我和我爱人的名字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看完文章我自己都觉得肉麻。’’同样,编辑部给郁钧剑的答复也大言不惭:“文章是我们编的,可都是说您好话的呀。,,
而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的“待遇”也很惨,他说曾有媒体绘声绘色地报道他带一个受资助
的孩子出国,他女儿又如何经营着一家大型文化公司。姜昆说,“连我都不知道,记者就报道了,令人哭笑不得。……我劝这些人自重!”
政协委员们不约而同地指斥传媒的虚假报道并非巧合。这恰恰表明,有些传媒全然无视
新闻真实性原贝0,践踏职业道德,挑战职业规范,已经到了明知故犯,为所欲为的境地。诸如此类的现象早已发生,并仍在不时地出现,只不过在政协会议上,文化界名人云集,展开了一场“集体控诉”罢了。那些惯于和善于造假的记者编辑,荣辱不分,是非颠倒,把编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