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B.担任该案记录工作的书记员
C.鉴定人和翻译人员 D.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
19.下列面哪些公务员不得被辞退:( )。
A.因公致残丧失工作能力 B.患严重疾病正在进行治疗
C.女性公务员在哺乳期内 D.婚假期内
20.下列属非领导职务的是( )。
A.副专员 B.巡视员 C.调研员 D.科员
21.聘任制主要适宜于( )。
A.专业技术职务 B.基层行政领导职务 C.国家公务员 D.各级政府行政首长
22.公文校对的主要内容是( )。
A.校正与文稿不符的错、倒、横、残等 B.校正颠倒字句、行段
C.校正标点、公式等方面的错误 D.校正格式、注文、页码编排等方面的错误
23.规范性公文正本的特殊形式是( )。
A.试行本 B.暂行本 C.副本 D.修订本
24.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就是( )。
A.严谨 B.形象描绘 C.庄重 D.朴实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
1.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2.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达到理性认识。
3.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的思想根源是否认质变需要量变的积累。
4.劳动与语言一起推动着人类意识产生。
5.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6.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就促进社会进步,否则就阻碍社会进步。
7.对于解决国家统一的有关问题,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处在不同层次,因此,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也不能强求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9.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
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0.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机制把社会资源配置到经济效益好的部门和企业,以实现资源的
优化配置。
11.我国的地产市场是土地所有权的出让市场。
12.科教兴国战略形成的理论依据是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13.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法律就是指对全体公民都有效的法律。
14.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统治阶级的意志必然通过法表现出来。
15.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是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16.如果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则法定代理或委托代理关系终止。
17.在行政裁决中,被裁决者的法律地位是不对等的。
18.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公民具有政治上的行为能力的法定起始年龄是18岁。
19.行政监察机关也能受理国家公务员的申诉和控告。
20.将来,企业的行业发展和行业自律,应主要由主管部门管理。
21.“谋”与“断”的结合是传统经验决策转向现代科学行政决策的重要标志之一。
22.请示应按机关的隶属关系逐级上报,一般情况下不得越级报送。
23.主送机关必须是受文机关中级别层次高的机关,抄送机关则必须是其中级别层次低
的机关。
24.机械誉写是一种传统的公文制作方式,目前一般已不采用这种方式。 第二部分 主观题
四、案例分析题
1.郭某,男,42岁,某村党支部书记。该村有两户村民的羊被盗,怀疑是本村两名村民所为,便报告给村党支部书记郭某。郭某命治保主任把其中的一名村民叫到村部询问,并派人向乡里报告。当晚,郭某对这名村民辱骂、踢打、刑讯逼供。这个村民交待了偷羊的过程。为追查其他户失羊的事,又将这个村民捆绑起来,威胁说:“不老实就把你吊到梁上去!”时已深夜,郭某见这个村民不承认再有偷羊的事,便将他锁在小屋里。次日,郭某与支部副书记提绳持棍
对这名村民威胁逼供。但该村民仍不承认再有偷羊的事,于是继续被关在磨房内;下午2时,这个社员自缢身亡。当地法院依法追究了郭某的刑事责任。
问:郭某违反了宪法的哪些规定?
2.A市某公司业务员甲某和本公司另一名业务员乙某代表公司按合同接受4万打进口某产品时,两人发现有溢袋现象,即港商多发了200打。甲某让乙某不要把这一情况告诉别人。
几天后,甲某将200打该产品卖给B市个体商经营者丙某,单价为200元,并要丙将货款4万元汇到C市甲原工作过的C市外贸公司帐上。然后,甲经多方疏通关系,从C市外贸公司帐户上提走了4万元现金,甲与乙二人平分了4万元。后港方发现多发了货,找到A市光明公司,遂案发。案发后,甲与乙对上述事实供认不讳。
问:①如果光明公司是国有公司,则甲与乙构成了什么罪?
②如果光明公司全部股东均为私人,则甲与乙的行为构成了什么罪?
五、公文改错(指出下列公文的8处错误)
关于办理商标注册附送证件问题的批复
《关于办理商标注册附送证件问题的请示》收悉,国务院大致同意关于办理商标变更、转让或者续展注册时不再附送原商标注册证的意见,但考虑到这一问题涉及《商标法实施细则》的修改,特批复如下,盼遵照执行。
本批复第一项、第四项由你局在1995年12月15日前发布。第二项、第三项由你局在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一前发布。
国务院
1995年4月23日制发
六、论述题
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D 5.C 6.A 7.B 8.C
9.D 10.C 11。D 12.A 13.B 14.C 15.D 16.A
17.B 18.C 19。C 20.B 21.A 22.D 23.B 24.D
25.C 26.C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BCD 3.ABC 4.ABCD 5.AB 6.BC
7.ABCD 8.BCD 9.ABCD 10.BD 11.BCD 12.ABCD
13.ABC 14.BCD 15.BC 16.AC 17.CD 18.ABC
19.ABC 20.BCD 21.AB 22.ABCD 23.ABD 24.ACD
三、判断正误
1.√ 2.X 3.√ 4.√ 5.X 6.X 7.√ 8.X
9.√ 10.√ 11.X 12.X 13.X 14.X 15.√ 16.√
17.X 18.√ 19.√ 20.X 21.X 22.√ 23.X 24.√
第二部分 主观题
四、案例分析题
1.我国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郭某违反了上述规定,因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2.①如果光明公司是国有公司,则甲与乙构成了贪污罪。
②如果光明公司全部股东均为私人,则甲与乙的行为构成了职务侵占罪。
本案涉及的法律要点是公司业务人员非法占有公司财物的行为构成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以及200打溢货之归属的问题。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两罪的主要区别在于:1.犯罪对象不同。贪污罪侵犯的是公共财产;而职务侵占罪侵犯
的是私有财产。2.犯罪主体不同。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即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非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 在本案中,200打溢货与光明公司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解决本案的关键。显然,从民事法律来看,200打溢货的产生无论是出于港方的错误,还是光明公司的错误,光明公司对200打溢货物均不具有所有权,所有权仍属于港方,因而,光明公司构成了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的原因,因一定事实而致他人受损,自己取得财产上的利益。在本案中,甲与乙的收货的行为是光明公司的法人行为,而非他们个人的行为。所以.,光明公司对港方负不当得利之责。从而,港方可基于请求权要求光明公司返还原物,如果原物受损,则将由光明公司赔偿,也就是说,当港方因溢货问题找到光明公司时,承担责任的是光明公司,而不是接受委托的甲某与乙某,因此,甲某与乙偷卖200打溢货的行为侵犯了光明公司的财产所有权。从而,甲某与乙某的行为构成了贪污罪或者职务侵占罪,具体是哪一个罪,取决于甲某与乙某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
五、公文改错
①标题不完整
②缺主送机关
③“大致同意”用法不当
④实施细则应用全称
⑤语气不当:“盼……”
⑥“一九九八……”表达错误
⑦作者位置不当
⑧“制发”二字多余
六、论述题
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一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存在或发生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
关系。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同时具有的两种重要的特性。同一性是指:第一,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它们的对立表现在:
同一性也就是通常所见的到的团结、统一、联合的状态,这种对立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因而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于矛盾的始终,对立双方的相互依赖是包含斗争的依赖。它们的统一表现在:第一,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不是二者的完全等同。斗争性制约着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第二,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有条件的、相对同一性和五条件、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它要求人们在考察一切矛盾的事物和现象时,既要研究矛盾双方是怎样同一又怎样斗争的,又要学会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例如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方面是对立的,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反对资本主义。但二者又有同一的一面,它们相互依赖,互为存在前提,相互吸取。正因为如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学习、吸取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经营方法,不要盲目排外;又要明确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毕竟是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要注意克服和消除资本主义中那些腐朽的、反动的东西,反对“全盘西化”。要反对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一种是把同一看作是不包含任何差别和对立的绝对的五条件的等同,例如只看到安定团结,而看不到安定团结的形势下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只讲联合统一,而不懂得联合统一中包含对立和斗争,这些都是错误的。另一种是把斗争绝对化,不懂得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的道理,这也是错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