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公务员、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2014年景德镇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三级联考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园区)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委各部门、市直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关于县以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由设区市统一组织的通知》(赣人社字[2011]493号)和《景德镇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办法(试行)》(景府办字[2006]164号)等文件精神, 2014年度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将在二季度启动。现就三级联考计划申报工作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市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所属事业单位(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的人员、政策性安置的人员、涉密岗位人员以外,一律实行公开招聘并统一纳入全市事业单位三级联考(按照市政府适当控制招聘规模的要求,各单位将急须、紧缺岗位和高素质人才上报招聘计划,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暂不申报2014年度公开招聘计划)。三级联考笔试工作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组织。
二、各地、各部门接通知后要尽快组织所属事业单位进行招聘计划和方案的编制、申报工作。各事业单位要根据单位编制和岗位设置后岗位空缺情况编制招聘计划,填写《景德镇市2014年度考试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计划申报表》(附件2)和《景德镇市2014年度事业单位引进高素质人才计划申报表》(附件3),经主管部门同意并由同级编制部门核编后,按管理分工,党群系统向同级党委组织部门申报,政府部门向同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报。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和岗位管理的要求,认真审核各单位的招聘计划和方案,确保在编制和岗位内招聘。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须将本县(市、区)事业单位招聘计划审核汇总,并填写《景德镇市2014年度考试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岗位汇总表》(附件4)(纸质加盖单位公章和电子版)和《景德镇市2014年度事业单位引进高素质人才招聘岗位汇总表》(附件5)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招聘计划申报的截止时间为2014年5月15日,逾期未报一律不得列入本年度三级联考招聘计划。
三、各地、各单位在编制招聘计划时,要严格执行公开招聘政策和规定,不得设置不符合法律、法规或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在文字表述上,要规范简洁,避免歧义。 1、关于岗位名称设置:招聘的岗位名称设置要具体。如:办公室文秘、英语教师、软件开发与维护等。如果岗位名称相同但岗位要求不同的,要标注岗位序号。如:产品检测岗位1、产品检测岗位2. 2、关于招聘岗位条件设置的主要内容:岗位条件设置的主要内容为:专业、学历、学位、年龄、政治面貌、工作经历、实践能力、其他要求。各招聘单位根据招聘岗位的工作需要参考以上内容设置岗位条件,不得设置性别、身高、户籍等限制性条件,确属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对工作性质有特殊要求的岗位,如确需对性别限制的,应按一定的男女比例分列岗位。对某些不适合女性或男性的特殊岗位,可在备注中作如下注明:本岗位不适合女性(或男性),提醒考生慎重选择。对危险、艰苦行业的岗位和特殊岗位的招聘,确需设置限制性条件的,必须由用人单位申请逐级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 3、关于年龄条件设置:除岗位有特殊要求外,一般招聘年龄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招聘博士、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或短(紧)缺人才的,年龄可适当放宽到40或45周岁。对招聘岗位有特殊年龄要求的,要经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年龄按以下年龄段设定:35周岁以下、30周岁以下、25周岁以下,年龄计算截止时间为招聘公告发布的时间。4、关于专业设置要求:专业设置要科学、准确、规范,专业条件设置参照《江西省201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分类目录》进行设置。招聘高层次人才设置参照《江西省201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分类目录》以外的专业,须提供有关依据并经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同意。专业设置须与招聘岗位相匹配。同一岗位可设置一个或多个相近的适合岗位要求的专业,也可按“专业大类”设置专业条件,但不得用“××××相关专业”等字样。对专业没有要求的综合管理岗位等,可设置为“专业不限”。5、关于学历学位设置要求:学历条件要明确是否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没作“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要求的,国家承认的学历均可报名。学历学位设置须与招聘岗位相匹配,招聘管理岗位人员的,不应在学历学位条件上作出过高的要求。6、工作经历和实践能力设置要求:在设置工作经历及实践能力时,阐述要清晰易懂,不得有难以衡量和把握的表述。如:“具有较强的××××能力或具有一定的××××经历”等。一般表述为“具有×年及以上工作经历或具有×年及以上从事××××工作经历”。7、其他条件设置要求:其他条件设置要与岗位紧密相关,要结合岗位实际需要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进行设置,如:具有××××执业资格证书等。招聘岗位对身体有特殊要求等其他事项,需在公告中予以说明,如:检验岗位,色盲者不予聘用等。
四、加试可采取专业笔试、结构化面试、实际操作能力测试等方式。原则上管理岗进行结构化面试,专技岗进行专业知识笔试、工勤岗进行实际操作能力测试(各岗位仅进行一次加试)。
五、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在编制招聘方案和计划过程中,应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充分沟通、协商,招聘岗位条件和计划经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确定后,不得变动。
六、采取直接考核办法招聘高层次、急需和紧缺人才的,其招聘方案和计划须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准、备案。未经核准、备案的,不得擅自组织公开招聘。
七、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三级联考制度,是贯彻落实赣人社字[2011]493号文件和景府办[2006]164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新机制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按时间节点抓紧做好招聘计划和方案的编制、申报工作。
联系电话: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 0798-8520118
电子邮箱:jdzsyk@163.com
附件1:《江西省201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分类目录》
附件2:《景德镇市2014年度考试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计划申报表》
附件3:《景德镇市2014年度事业单位引进高素质人才计划申报表》
附件4:《景德镇市2014年度考试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岗位汇总表》
附件5:《景德镇市2014年度事业单位引进高素质人才招聘岗位汇总表》
中共景德镇市委组织部
景德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局
二○一四年二月十日
附件1:
江西省201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分类目录
本专业目录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相近专业或者目录中没有的专业,符合职位需求及专业分类原则的,经招录机关及设区市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报考。
1.哲学政治学类: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政治学、国际政治、行政学(管理)、外交学、国际文化交流、政治经济学、国际事务、思想政治教育、党政管理等。
2.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党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学、公共事业管理、公共关系、土地资源管理、国防教育与管理、劳动关系、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城市管理(监察)、社区管理、村(乡)镇管理、农村行政管理、社会福利事业管理、涉外事务管理、卫生管理(监督)、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医院管理、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教育(行政)管理等各专业公共行政管理、文化产业等各类产业管理、航运管理等各类交通运输管理、自然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区和开发区管理等。
3.经济管理类:经济学类、财政金融类、会计与审计类、管理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工业经济、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土地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市场开发、市场营销教育、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投资(学)、(企业)人力资源(人事)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涉外旅游、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贸易经济、工业外贸、国际商务、商务策划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物业管理、特许经营管理、连锁经营管理、资产评估、商品学、产品质量工程、国际企业管理、饭店(宾馆、酒店)管理、(企业)理财、林业信息管理、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商务管理、医药营销等各种专业营销、工商企业管理、工商行政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电子商务、经济信息管理、经济管理(学)、劳动经济、农村区域发展、农业经济、农业经营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国际文化贸易、网络经济(学)、体育经济、海洋经济、农业经济、运输经济、劳动经济、投资经济(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或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
4.经济学类:财政金融类、经济学、国际经济、发展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政治经济学等。
5.财政金融类:财政(学)、税收(务)、涉外税收、金融(学)、金融工程、金融管理、经济与金融、国际金融、信用管理、证券、证券投资、期货、货币银行学、保险(学)、保险(实务)、医疗保险实务等。
6.会计与审计类:会计(学)、审计(实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教育)、国际会计、会计(财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会计与统计核算、财务信息管理、工业(企业)会计等各类专业会计等。
7.社会学类: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伦理学、人类学、人口学(工作)、社会工作(含司法社会工作方向等)、社会管理、社区服务(管理)、家政学(服务)、老年服务(管理)、青少年工作(管理)等。
8.数学与统计类:数学、数理基础科学、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统计(学)、计划统计、经营计划与统计、统计与概算、国土资源调查等各类专业统计调查等。
9.法学类:法学(含民法、商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环境资源法、财税金融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方向法学)、诉讼法、知识产权法、法律(事务)、国际法、刑事司法、监狱学、涉外法律(事务)、经济法律事务、律师(事务)等。
10.汉语言与文秘类: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中国语言文学(化)、中文应用、对外汉语、华文教育、应用语言学、戏剧影视文学、古典文献、文学、中国文学、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秘书(学)、文秘(学)、中文(文秘或秘书)教育、现代秘书、司法文秘(秘书)等各类专业文秘(秘书)、新闻(学)等。
11.新闻传播类: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媒体创意、广告(学)、影视艺术技术、广播电视技术(工程)等。
12.文物考古与历史学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文物保护、博物馆等。
13.民族宗教类:民族学、宗教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等。
14.外国语言文学类:根据职位需要设置相应语种。
15.图书与档案学类:图书馆(管理)、档案(管理)、科技档案、图书档案管理等。
16.计量测量类:计量技术、测量技术、检测技术、精密仪器、几何计量测试、光学计量、无线电计量测试、热工计量测试、力学计量测试等。
17.计算机类: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情报、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计算机原理与维修、计算机辅助制图、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计算机器件与设备、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通信、计算机科学教育、计算机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教育、计算机信息管理与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应用与信息管理、计算机技术与维修、计算机器件及设备、信息安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计算机信息科学(工程或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计算机管理(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通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