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真题+讲义=免费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招聘2011年应届毕业生信息(二)
2010-10-20 09:47:2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第三代国际气象通信系统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国际气象通信系统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电信系统(GTS)主干网上的亚洲区域气象通信枢纽(RTH),承担着全球实时气象资料收集、交换、产品分发和实时气象资料共享等任务。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与德国奥芬巴赫、俄罗斯莫斯科、日本东京等RTH(GTS区域通信枢纽)连通电路,同时与韩国首尔、印度新德里、泰国曼谷、蒙古乌兰巴托、越南河内、朝鲜平壤、以及欧洲卫星气象组织连通电路,负责全球气象资料实时交换业务。目前正在运行的第三代国际气象通信系统日接收数据量超过5GB,日发送数据量约为4.5GB,其整体能力和综合技术水平比第二代国际气象通信系统有一个质的飞跃,是中国气象局面向未来,适应GTS发展计划的新一代通信系统。第三代国际气象通信系统是中国气象局于2002年底正式批准建设的项目,它是中国气象局面向未来,适应GTS发展计划的新一代通信系统。该系统于2005年投入业务化运行。
(四)中国气象局全国宽带通信网络系统
中国气象局全国宽带通信网络系统是气象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系统2005年开始建设。整个系统包括网络传输分系统和数据处理分系统部分两个部分。网络传输分系统建设的内容主要有以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为中央节点,31个省/直辖市为分支节点的一级骨干网络;以省会城市/直辖市为中央节点,以地市/区为分支节点的二级网络。2009年,全国气象宽带主干网络MPLSVPN系统线路进行了升速,实现了国家级100Mbps,区域中心8Mbps,一般省6Mbps的接入速率,标志着国内气象通信传输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五)全国天气预报电视会商及电视会议系统
全国天气预报电视会商及电视会议系统是中国气象局在2001年立项实施的一项现代化建设项目。系统支持H.320和H.323双协议,采用卫星和地面双线路备份的设计思路,利用卫星通信、地面通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视音频处理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视音频信号和计算机信号的高清晰传输。系统包络12个主会场和35个分会场,可以任意一个会场作为主会场召开全国或者部分会场参加的会商和会议。
2003年7月1日开始,中央气象台已利用该系统定期举行每天上午8点的早间天气会商和每旬末下午2点半的中期天气会商,同时,利用该系统组织的各类全国范围或区域内的天气会商和各类会议累积近千次,该系统在气象为防灾减灾服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曾经在桑美、碧丽丝等台风预报服务和黑龙江森林大火等突发灾害的气象服务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多位国家领导人都曾在视察中国气象局时利用该系统对全国气象系统发表重要讲话,并对该系统为气象服务工作做出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重大的工程及科研项目
(一)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该项目是天气雷达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工程,是新一代天气雷达数据的收集、分发、处理、管理、共享平台,包括应用软件研发、硬件设施建设以及配套环境改造,主要建设内容为数据收集与分发系统、产品生成系统、数据管理系统、共享服务系统、业务监控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安全系统等7个系统的建设,以及计算机场地环境改造和雷达共享平台建设与运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编制、安全保障管理制度的建立、雷达信息发布办法拟定等基础性工作。
2007年2月中旬,《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审批。2008年底,项目建设正式启动。该项目建设期为三年半。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全国158部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基础数据和产品的实时收集、分发,实现雷达数据的规范化高效存储管理及雷达信息的完整、安全备份与归档,并可通过多种方式,面向水利、民航、农业、林业、海洋等不同部门用户,实现雷达数据的共享,在一分钟内提供最常用的雷达实时产品,12分钟内提供雷达组网产品。
(二)新一代卫星数据广播系统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新一代卫星数据广播系统是中国气象局1998年建设的PCVSAT精业务系统的升级换代系统,该系统采用数字视频广播(DVB-S2)技术,使用的卫星资源为的亚洲5号C波段转发器。该系统具有比较完善的用户及身份管理,主站管理、小站管理等系统管理功能;灵活、动态、直观的业务监控功能;高效、可靠、方便的文件播发功能;多通道实时多媒体播发功能;以及卫星带宽的统计复用等功能。小站与主站系统有机配合,实现综合信息高效与灵活的接收。
(三)国家气象网络计算系统建设项目
该项目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着眼于气象部门内计算资源分布贫富不均,共享需求强烈的实际业务需要,引进吸收先进的计算网格思想和技术,整合了气象国家级、区域级中心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资源,建立了一个全国范围地理分布的、跨广域网络的气象计算资源管理与共享平台,并进行了攻关研发,形成了一整套网络计算软件系统。
实施4年多以来,该项目已成功整合了一批不同体系架构的高性能计算机群,聚合总计算能力超过了26万亿次浮点运算/秒,为武汉区域中心、青海省局、云南省局等用户提供了基于网格的预报模式业务共享服务。该项目在资源整合与分节点建设、气象网格计算软件、共享应用系统、人才队伍、对下业务指导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发挥了良好的资源整合、共享效益,为探索建立基于网络的高性能计算资源共享平台和业务应用支撑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建设项目
该项目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专项中科学数据共享试点项目,目前已在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保障体系建设、数据资源建设、分布式共享网络体系的构建和开展社会公益性共享服务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圆满完成了科技部下达的建设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使气象资料加工处理和服务能力获得了实质性的提高。
(五)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检测和可预测性关键技术研究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检测和可预测性关键技术研究”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主要开展以下研究:完成高分辨基础气候数据的收集和相关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标体系的研制,建立相关资料和指标库;研究极端气候事件的群发性和长程相关性,研发其检测技术,集成业务检测软件;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研究全球增暖背景下中国极端气候事件频次、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利用条件极值、破纪录事件等概率分布理论,建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可预测系统。
(六)全国自动站实时资料质量控制与综合评估系统建设
迄今,气象部门在全国已建国家级自动站及区域自动站共30,000多站。自动站观测资料对于气象预警、决策服务、预报验证等都非常重要。若使这些台站观测资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证其应用结果的准确性,首先要求资料在提供使用前其质量状况是可知的。
此项目作为中国气象局基本建设项目,是应当前自动站实时业务所急而开展的建设性工作。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将研制适用于全国自动站实时资料质量控制方案;制定全国自动站实时资料质量评估考核技术方案;开发适用于国家级、省级自动站实时资料质量控制软件;开发全国自动站实时资料质量评估平台、监控平台;实现质量控制软件
Tags:事业单位招考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0年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水务局..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