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闸区情简介
港闸区位于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南通市西北翼,南临长江,北依广袤的苏北平原,区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南通市主城区之一,是市区正在崛起的北翼新城。区域总面积134.23平方公里,现辖唐闸、秦灶、陈桥、幸福四个街道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港闸经济开发区(永兴街道、天生港镇街道合署),共有32个行政村、14个城市社区和15个村社区,户籍总人口18.6万人。
港闸区虽然面积小,人口少,但历史底蕴深、地理位置好、经济实力强,在南通乃至中国近代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百年老区 港闸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百年辉煌,可以概括为一人一镇一港。一人指的是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和实践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实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他以和谐发展的理念把唐闸建为工业基地,天生港建为对外港口,狼山建为休闲风景区,而将旧城改造为政治、文化、教育、商贸等中心,缔造出“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城市格局,使南通成为工农商贸、慈善文教、市政公益综合发展的中国近代第一城。一镇指的是唐闸镇。唐闸镇是张謇开始创业的地方,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1895年,张謇在唐闸创办了南通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此后,又相继创办了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冶厂等一批实业,逐渐形成了唐闸镇工业区。唐闸镇拥有许多江苏乃至全国第一:大生纱厂是中国第一个近代纺织厂,1879年,中国第一张股票在这里诞生,1906年,江苏第一条公路——港闸路从这里起步,江海大地上第一盏电灯在这里点亮。一港指的是天生港。为方便唐闸镇器材、机器和货物的运输,1904年,张謇在南通城西的天生港创办“天生港大达轮埠公司”,建“通源”、“通靖”两座趸船码头,成为上海等地物资进入苏北腹地的重要枢纽。天生港建成时间比南通港还早,至今,全国防总等权威部门仍沿用天生港水位作为长江南通区域水位的标志。为纪念先贤,传承历史,港闸区的区名,就是由天生港的“港”和唐闸的“闸”组合而成。
枢纽之区 港闸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对外已形成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水运有“一江三河”。“一江”指长江。港闸区拥有近10多公里的长江岸线,沿江已建成3000—7000吨级泊位11座,8万吨级的泊位正筹备建设中,天生港码头是重要的开放型、多功能、综合性码头,下游4公里处是全国十大港口之一的南通港,现有生产泊位24个,装卸机械286台套,最大靠泊能力2.5万吨级,年货物吞吐量超亿吨。“三河”指区内的通扬运河、通吕运河、九圩港运河。三条运河环区而流,可通行500-1000吨级货轮,外通长江、内连京杭大运河,形成了江河整体联动的良好格局。陆运有“一站、三口”。“一站”指座落我区幸福乡的南通火车客运站和新长铁路货运站。客运站目前已开通至北京、太原、温州等六个城市的始发列车,货运站年运输能力已达400多万吨,最终可形成年1500万吨的运输能力。今后将开工建设沪祟启三条过江大通道,港闸区将是长三角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区。“三口”指分别连接通宁高速、盐通高速、通启高速的高速出口,向西可至南京,往北可到盐城,向南可通世界第一大桥苏通大桥直达上海,成为沟通东西、贯通南北的重要陆路通道。对内已形成五横九纵道路骨架网,发展腹地全面拉开。空运有南通机场,距我区15公里,现已开通至北京、广州、厦门、武汉、成都等国内多条航线,根据需要可开展各类国际货运包机业务。同时,随着沪通铁路和南通西站的开工建设,港闸正日益成为“接轨上海、融入苏南、辐射苏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城市门户,成为南通乃至江苏沟通江海的枢纽之区,区位优势更为突显。
经济强区 港闸区工业发达、商贸繁荣,经济实力强。2010年,全区呈现“一个刷新”、“两个提升”、“三个增强”的转好转优态势。“一个刷新”:即税收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预计全年完成营业税5.06亿元,同比增长56%,在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的占比高出增值税6.5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增值税,成为地方财力的主导税源,改写了港闸以增值税为主的历史。“两个提升”:即服务业占比提升。预计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0.75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在GDP中的占比较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在规模工业产值中的占比较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三个增强”:一是创新驱动力增强。预计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5亿元,同比增长97%;新增省科技创新型企业15家,省民营科技企业24家,国家重点新产品4个,省高新技术产品10个;新增科技孵化面积8万平方米,省级工程中心10家,市级工程中心7家,建成一个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和首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全年完成专利授权2096件,新增专利示范企业41家。精华制药、润邦重机两家企业成功上市。二是重大项目引领力增强。一批体量大、功能新、品位高、带动力强的领军型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总投资350亿元的市北高新科技城、70亿元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全面启动,总投资近80亿元的华能“上大压小”项目预计明年一季度开工建设,总投资18亿元的华强城市乐园项目成功落户,总投资1.5亿美元的天安数码城项目业已奠基。全年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外资2.8亿美元,实际到账7641万美元,净增私营注册资本30亿元。三是服务业赶超力增强。全年新开工服务业项目15个,竣工5个,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56.5亿元,同比增长35%。预计实现经营性服务业税收5.8亿元,同比增长36.8%,在经营性服务业税收中,地税收入首次超过国税。房地产、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和软件等新兴服务业全面提速,在建高档楼盘8个,全年实现房地产行业税收5.18亿元,同比增长141%,万科、保利等国内一流的品牌开发企业进驻我区,品质新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火车站北物流园全面启动,中国公路物流网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实现物流产业税收1.03亿元,同比增长69%;建成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全年新增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40余家,实现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税收327万元,同比增长28%。
产业新区 近年来,港闸区大力实施工业立区战略,坚持二、三产业并举,以园区为载体,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形成了几大特色产业板块。一是以江苏大生集团为代表的传统轻纺产业。江苏大生集团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象征。目前,拥有全资、控股、参股公司及生产实体25个,资产总额22亿元。 2006年“大吉牌” 高支高密纯棉坯布荣获中国名优产品称号,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二是以吉宝造船和亚华造船为代表的国内重要的船舶配套产业。南通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是区委区政府“十一五”重点建设的园区之一,并得到了省、市资金和政策上的有力扶持。目前已集聚了来自新加坡吉宝造船、日本日华船舶等30多家世界大集团的分支企业或关联企业,船舶配套产业将是我区今后重要的发展产业。三是以永兴多媒体、万德电子为重点的电子高新技术产业。江苏永兴多媒体有限公司由台湾中环集团旗下的美国运兴科技公司和港闸经济开发区总公司共同出资,科技含量高,是国内最大的光盘制造企业,月产12亿片CD-R和DVD-R可录光盘。四是以中集为重点的机械制造业产业。南通中集是由香港中集集团投资的全资子公司,设有中集顺达集装箱有限公司、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集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三家分公司,主要产品原有特种罐式储运设备,是世界上最大的特种集装箱生产基地。五是以精华制药、赛奥生化为重点的生物医药板块。目前有2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精华制药独家开发的新品种金荞麦片已占据较大的市场空间,德斯益农生产的代酸锰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瑞普埃尔、华泽生物等企业成长性较好。六是以华能、天电为代表的华东重要电力能源产业板块。华能、天电装机容量分别达140万千瓦和120万千瓦,所发电量全部并入华东电网,足以满足大用电量企业的投资需求。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区内的服务业进一步提档升级。形成了以204国道市区段、外环北路为依托,以高店路口、越江路口等为节点的家居装饰、汽贸汽配市场带和市场群。站后物流、现代商贸、房地产开发正成为港闸区经济发展的新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