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任职回避等方面法律法规,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2014年09月江西事业单位考试时政热点:5年来近40地区试点官员财产公开 多数昙花一现(一)
2014-09-15 13:57:0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2014年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公务员、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任职回避等方面法律法规,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

2013年1月26日,广东省韶关市委书记郑振涛透露,韶关始兴县的公务员将可通过内网查询当地526名官员的财产信息,包括工资、房产、投资等六大类。图/CFP

14个地区坚持财产公开试点地区情况

8月 11日,哈尔滨市提出,拟提拔考察的人选,须公开收入、汽车、住房等个人资产。这是5年来,第3个试点官员财产公开的省会城市。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

据新京报记者统计,2009年新疆阿勒泰地区首开先河至今,试点官员财产公开的地区已接近40个。

公示级别

财产公开科级占一半

近40个试点地区中,除了银川、哈尔滨、石家庄3个省会城市,其余试点均为县市区。由于试点地区行政级别不高,所以,科级干部系官员财产公开的“主力”。

以新京报记者回访的30个试点地区为例,公示范围涉及局级干部的仅有广州南沙区。该区新提拔的市管干部,以及从外部调入的处局级干部,都要公开个人财产。但只是内部公示,公众无法查询。

其余试点中,不包括刚启动的哈尔滨市和4个宣布公开但后无下文的地区,只有9个试点地区将处级干部纳入了公开范围。

剩余15个试点地区,均将公开级别限定在科级,占比达50%。如江苏无锡北塘区,只要求新提任的副科级干部公示财产,被形容为“最小的财产公示”。

试点回访

多个地方避谈财产公开

8月13日至15日,新京报记者回访其中30个试点地区,结果发现,多地对官员财产公开未作表态。

8月13日,新京报记者致电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办公室,询问其公开范围、公开渠道等信息。办公室工作人员称,该工作由调配处负责。但调配处工作人员让记者仍与办公室沟通。

对官员财产公开未作表态,并非只有哈尔滨。新京报记者回访的30个试点中,9个试点一连3日电话无人接听;9个试点称“忙”或“不清楚具体情况,不便接受采访”。

盘点

【终止试点地区】

超半数试点“昙花一现”

新京报记者回访发现,30个试点地区中,“昙花一现”的地区多达13个。还有4个试点曾宣布启动官员财产公开,但之后无下文。查询此前的公开报道,本次记者未进行回访的近10个试点中,已有3个公示一两次后即告终止。综上,官员财产公开试点5年来,昙花一现的试点地区占比超50%。

原因1

人走政息

目前,新疆阿勒泰廉政网已经找不到“公示栏”。2009年,这个公示栏曾公开了1054名官员的财产信息。阿勒泰一度成为我国官员财产公开的代表。

当年,阿勒泰官员财产公示推行者、阿勒泰地区纪委书记吴伟平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逐步实现“有限公开最终过渡到无限公开”。

公开两次之后,吴伟平于当年9月因病去世。其后近两年,阿勒泰纪委书记岗位一直空缺。直到2011年2月,杨振海接任,被媒体问及何时恢复官员财产公开时,“不再按照原来的制度做了,现在我们按照自治区统一要求进行官员财产申报。只有申报,没有公示”。

8月14日,阿勒泰纪委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有计划进行新一轮财产公示,但还未成形”。

因“人走政息”停止试点的还有湖南湘乡。湖南湘乡市纪委工作人员称 ,2009年进行过财产公示,但现在没有进行,因为当时的领导调走了。

中国人民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周淑真、中山大学党史党建研究所所长郭文亮认为,“人走政息”是导致官员财产公开昙花一现的主要原因,试点一段时间,有的官员已经开始接受、逐步适应,这时因为领导调整而终止,对试点地区是一种损失。

原因2

遇到阻力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一些地区终止试点,源于公众压力和个别官员的阻力。

以湖南湘乡为例,当年,湘乡市公开的力度很大,包括市委书记、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在内的9名市委常委,以及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公安局政委局长等所有正县级和副县级干部,共计69人,全部公开。

不同于其他试点,湘乡市公开的重点是干部住房。在湘潭廉政网上,点击干部姓名,就能查到其名下的所有房产信息,如套数、房产性质、位置、建筑面积、房屋价格、产权人姓名与公示人关系等。

这次公示显示,69人中,只有1人没有房产,51人有一套房,16人有两套房,还有1人(湘乡市东山办事处党委书记彭立荣)有3套房(50.79平方米的福利房、133.8平方米的商品房、800.6平方米的自建房)。公示后,引发轩然大波,不少人质疑,“一名乡镇干部的住房面积怎能接近1000平方米”。

湘乡市纪委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坦言,当时进行房产公示时引起了一些矛盾、纠纷,有个别新提拔干部不是很配合。后来,上级没有再提财产公示的要求,就没有再搞。

其余30余个试点公示的内容中,房产公示只限于套数,尚未公示房产面积、价格等详细信息。

原因3

难以核实

在官员财产公开的第5个年头,宁夏青铜峡市被迫“暂停”。

“今年,官员财产公示工作不得不暂停,但我们将继续探索,等待上级决策。”8月14日,青铜峡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万玉忠对新京报记者说,“暂停”主要因为无法核实公示信息是否属实,“这项工作涉及官员个人不动产、持有股票、配偶财产等信息,涉及领域和相关部门工作不一致,在查询与核实工作中会出现信息不对称,导致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准确。”

“缺乏第三方机构和行政监督。”万玉忠说。

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还未出台,万玉忠特意提到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建议相关部门信息联网,以便更好推进官员财产公示工作”。

受访专家认为,各试点地区的财产公示主要靠纪检部门和组织部门完成,但全方位的官员财产公示,需要住建、金融部门乃至出入境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的联动,才能全面核查官员公示信息的准确度。但现行法律没有对官员财产公示作出规定,部门联动难以形成,“虽然《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已经出来了,但是单靠这一项制度仍不能解决问题”。

原因4

上级叫停

重庆市黔江区也是较早启动试点的地区。该区纪委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之前公示过1次,针对提拔上任前的干部,但现在已停止,停止的原因在于上级部门要求,中央没有新的指示前,不要再进行财产公示。

中山大学党史党建研究所所长郭文亮对官员财产公开做过专题调研。据他了解,被上级纪委叫停的不仅黔江区这一个试点,“不少地区官员财产公开后,群众反响比较大。比如,有的干部有好几套房,虽然每套房都是合法来源,集资建房、房改房、福利分房等,但是百姓接受不了。出于稳定考虑,上级纪委等部门就叫停”。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13个昙花一现的试点,镇江丹徒区、佛山顺德区、黑龙江明水县、四川高县等4地,则是宣布官员财产公示后就偃旗息鼓,既查询不到公开报道,也不见官方发布的消息。

例如,首批启动官员财产申报的四川高县,2009年400余干部填写了《基层领导干部家庭财产收入登记表》,当年高县官方曾表态会接受公众监督。但截至目前,其官员申报信息仍只有当地纪委才能看到,从未公开。四川高县纪委办公厅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说,“入职一年来,没有听说过财产公示,此项工作在高县并未开展”。

盘点

【坚持试点地区】

14个地区坚持财产公开试点

“淮安财产公示做得很不错,一直在坚持。& rdquo;江苏淮安市纪委工作人员说,2012年8月至今,该市已公示了2000多名新提任科级干部的个人财产,“有新干部提拔,就会进行财产公示”。30 个试点地区中,像淮安一样坚持至今的试点共计14个,公示时间最长的已持续近6年。如浙江慈溪,2008年试点至今,每年1次,全体市管干部统一“晒”家底。

1公示方式

多是内部公示 不登报不上网

紧随阿勒泰和慈溪之后,浏阳市于2009年9月启动官员财产公示,75名拟提拔科级干部在官网不仅晒出了年收入、房产、投资、车辆、非工资性收入等所有个人财产,还晒出了配偶、共同生活的父母、子女的名下财产,被称为“最彻底的官员财产公开”。该模式只坚持两年多,2012年9月后再无消息。

浏阳市纪委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说,事实上,浏阳的财产公示还在进行,公示范围仍是新任科级干部,“干部配合度还不错,能够接受”。一些媒体之所以认为已经停止,是因为公示渠道从原来的官网,改成了单位内部公示。

当年官网公示时,由于公示时间只有3天,浏阳曾受到质疑。

12 个试点地区中,“单位内部公示”是普遍采用的渠道。官网公示的只有安徽庐江、湖北荆门市掇刀区、江苏徐州市贾汪区。其余9个试点地区都是“不登报、不上网”,只在单位内部或政务大厅、广场的公示栏上张榜公示,占比达75%。如坚持了近6年的慈溪,公示渠道一直在各单位内部,只张贴3天。浙江象山县,甚至只在本单位干部大会上公示。

受访专家认为,官网公示无疑能取得更好的公示监督效果。但多数坚持至今的试点地区多选择内部公示,也不无原因,“财不外露,财产公示毕竟跟一些官员的个人意愿相悖,步子迈得小一点,能坚持长久”。

2公示内容

公示信息较粗 过期难以查询

安徽庐江、湖北荆门市掇刀区、江苏徐州市贾汪区这3个选择官网公示的试点,也被指存在公示信息过粗、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如湖北荆门市掇刀区,2012年首次在官网上公示时,由于公开了区委书记、区长等所有区领导的个人财产,备受好评。但其区领导的财产公示页面,至今还停留在2012年,两年没有更新。

掇刀区的新提任干部财产公开还在进行,最近的一条是今年4月28日。官网仅显示了曾晒过财产的新提任干部名单,至于具体财产信息,则难以查看。

掇刀区纪委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说,今年,该区官员财产公示工作已转到区委组织部,目前正在调整期。

目前,江苏徐州市贾汪区的勤廉评价系统,仍能查询到所有区管干部的个人财产。但公示信息较粗,多数干部只公示了房产套数,未公示面积;不少干部未公示是否有私家车,公示有私家车的也未公示车型;配偶职业也只公 布了行业性质。几乎所有干部均称,没有工资外收入。

如区法制委副主任周广勇,公示内容为“本人现有住房1套,购买自用小汽车1辆,配偶经商,无工资外收入”。

对此,受访专家认为,公示信息较粗,“步子迈得小一点”,但只要公开就是进步,值得肯定和鼓励。

3监督举报

申报难以核查 多零投诉举报

“接到过多少起投诉和举报?”对新京报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直接回应的试点只有银川和淮安。

银川市纪委王姓工作人员称,据纪委统计,公示过程中接到电话投诉2次、信件投诉10次,“有漏报者纪委均责令干部核实”。

江苏淮安市纪委称,公示过程中接到过群众举报,“相关工作人员会进行信息核实”。

安徽庐江纪委则阐明了态度,“公示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经查实后不仅追究被公示人的责任,同时追究所在单位党委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据当地媒体报道,从2011年启动公示一直到2013年2月,庐江县都未接到过举报电话或者邮件。该县组织部副部长胡邦开接受采访时说,“有的人做的事情本身就见不得光,群众也不一定能知道”,“我们做这个更多的是强调自律,让官员能有自律意识。”

此前,不少媒体跟踪报道江西黎川县等试点,称财产公开后“官场静悄悄”,很少有人对真实性提出质疑。

黎川县的公示渠道一直以公示栏为主。“目前没有接到投诉举报。”该县党风廉政办公室徐主任对新京报记者说。

他坦言,核查公示信息有阻碍,“跟咱们是两个系统,银行不能随便查官员的个人财产情况,所以调查核实难以掌控公示信息的真实性”。至于如何解决,“目前没有新举措,按上级领导的指示进行”。

银川市纪委该名王姓工作人员强调,保证公示信息的准确性很重要,“由于是干部个人申报登记,公示结果没人投诉、提出异议,就算通过,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银川市纪委党风办任务

Tags:事业单位 招聘 考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4年09月江西事业单位考试时政.. 下一篇2014年09月江西事业单位考试时政..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