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成绩快速提升技巧

2014年12月三支一扶考试申论热点解析: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2014-12-25 15:06: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2014年最新招考信息:

【背景链接】

2014 年10月,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低碳环保、绿色发展、扩大内需、保障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深度解析】

[当前形势]

体育产业是一个横跨生产、服务与消费,兼容公益性与商业性,既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又能够产生巨大社会效益的产业。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但人均年体育消费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左右,居民的体育消费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体育产业的发展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产业,也完全有条件成为未来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机遇期,但影响和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做大做强、产业功能发挥的因素还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体育产业结构“一高一低”。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一高一低”的不合理现象,即在体育产业增加值中,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业所占比重过高,而以体育竞赛表演业和体育健身休闲业等为代表的体育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

二是体育产业关联“一长一短”。

体育产业具有较长的产业链和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已经成为一项能够带动“上下游”产业衔接、“左右岸”产业互动的复合型生产活动。但我国目前体育产业链延伸度仍然较短,溢出效应不明显,体育赛事对周边旅游、房产、会展、酒店、餐饮等产业拉动效应较低。

三是体育产业供需“一多一少”。

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体育消费人口众多,加之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体育产业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体育消费市场总量十分庞大。但是从体育产业供给的角度看,群众体育设施供应短缺,体育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结构单一、种类太少,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需求。

[重要意义]

在我国,体育产业既是朝阳产业,又是民生产业。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加快发展体育产 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增强全民身体素质。

[对策措施]

一是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扶持政策,助推体育产业发展。

二是以健康生活方式引导体育消费。

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劲的体育消费做支撑。应加强舆论引导,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民众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体育消费的习惯。尤其要突出对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主导性消费市场的培育,发挥其对体育产业的引领、拉动作用。

三是积极培育体育市场主体。

体育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程度、资本的运作水平、体育企业的规模、产业运营的专业化程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着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应探索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体育产权交易平台,加快体育资源和要素的流转。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增强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四是夯实体育产业的社会基础。

良好的群众基础、便利的体育场馆设施和活跃高效的学校体育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应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加大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优化学校和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布局和结构,建立民间资本投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运营的机制。大力发展学校体育,激发和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和运动技能,为体育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五是大力扶持社会体育组织发展。

非营利体育组织在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应大力培育和支持社会体育组织发展,积极推动全国性体育协会试点改革,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鼓励社会体育组织进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发展,使之成为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力量。


To hide a fault with a lie is to replace a blot by a hole. 用谎言掩盖错误,等于挖一个洞除掉污渍。
It is not the fine coat that makes the gentleman. 使人成为君子的并不是讲究的衣着。
Tags:三支一扶 报名 考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4年12月甘肃庄浪县“四支”考.. 下一篇2014年12月甘肃民勤县乡镇文化人..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