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卫生系统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卫生系统招聘复习资料

2019年03月广东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诚聘博士后公告(一)
2019-03-01 13:08: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简称市妇儿中心)是华南地区儿科、妇产科资源最为集聚的机构之一,拥有多个国家及广东省临床专科和重点实验室。是中山大学附属医院(非直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非直属),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实践基地、暨南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2016年、2017、2018年连续三年获得近30项国家自然基金。设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在站博士后70余名。

医院拥有多个独立实验室、临床数据中心、临床生物资源库及公共平台平台,已从全球引进首席研究员(PI)10余名,研究方向含:外科肝胆疾病学、神经发育与行为遗传学、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系统生物学、子宫血管生物学、获得性心血管系统疾病学、感染与免疫学、干细胞与心血管修复研究、细菌学和临床免疫学等。此外,医院40余个临床专科均可开展临床研究工作。

现因科研发展需要,现诚聘博士后多名。

招聘条件:

1、年龄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发表过SCI论文者优先;

2、具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物医学工程等相关研究背景;

3、能够独立承担或协助完成相关课题;

4、协助制定课题计划及撰写研究论文,参与科研基金申请;

5、英文听说读写流利;

6、申请者需保证在站期间专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按规定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工资待遇:

1、按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决定,年薪26-36万(税前),包含每月3000元的住房补贴。

2、每位博士后均享有50万科研经费。

3、临床专科博士后额外发放临床科研奖励。

4、享受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科研奖励制度。

5、出站后根据博士后在站表现择优留院。

应聘方式:

有意者通过电子邮件投递简历,邮件主题请按“姓名+应聘岗位”命名,邮箱地址:gzfe38076501@163.com,联系电话:020-38076501。我们会在初筛后通知面试,资料保密,恕不退还。

PI简介:

1、夏慧敏

夏慧敏,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院长、教授、广州市儿科研究所所长。1985年开始从事小儿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在儿童先天性疾病及健康研究平台等方面拥有深厚的研究基础,牵头组建了广州出生队列研究室,广州儿科研究所,并以此为基础在儿童疾病与健康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工作。现为小儿外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人群辅助生殖人口与子代队列建立于应用研究”子课题主要负责人,广东省医学领军人物,获得首届妇幼健康科学技术进步奖、第六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等多个奖励,近5年来在小儿先天缺陷研究及儿童健康研究领域各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超60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主编论著4部。

现研究致力于结构性出生缺陷疾病的研究,以先天性心脏病、尿道下裂、儿童恶性肿瘤、巨结肠和胆道闭锁等常见且预后差的疾病为重点,围绕遗传和环境因素对结构性出生缺陷疾病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科学问题展开研究,阐明上述重大疾病的病因和发生机制,在此基础上研发早期诊治新技术和新策略。

2、唐亚平(Ya-Ping Tang)

唐亚平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博导), LSUHSC 医学中心副教授(博导),美国VA(研究员)。2015年6月加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参与组建儿科研究所,现任儿科研究所执行所长、神经发育与行为遗传学研究室PI,长期从事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工作,曾获美国“老年性痴呆病基金会”青年学者奖,美国“神经精神病学基金会 (NARSAD)”青年学者奖,中国科学院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科研奖等多种奖励。

已获得超过16项的基金资助和发表近50篇SCI论文包括 Nature, Science, Cell, 和PANS 等,其总影响因子已超过340,引用率已近 6,000次。现任广州市儿科研究所执行所长,教授,主要从事干细胞基础及临床研究,早期生活压力(early-life stress)对儿童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转化神经行为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3、 邓伟豪(Tang Wai Ho)

邓伟豪(Tang Wai Ho)博士,博士生导师,香港大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副研究员,2015年回国后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及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资助,主要从事血小板功能异常在糖尿病血栓形成的机制研究,并发表SCI收录论著10余篇。在前期研究中首次发现:(1)糖尿病患者血小板醛糖还原酶/p38/ROS信号通路激活,可产生过多血栓素,促进血小板机能亢进,促进血栓形成(J Clin Invest 2011,第一作者);(2)在糖尿病中p53介导血小板凋亡,引发促凝血作用(Circulation 2014,第一作者);(3)血小板中存在线粒体自噬现象,可保护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的线粒体功能及功能障碍(EMBO Mol Med 2016,共同通讯作者)。上述研究首次明确了血小板功能异常是糖尿病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发表的相关文章已被众多国际知名期刊引用。目前的研究发现,血小板能够负载miRNA介导细胞间信息传递,通过影响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换,参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形成。

4、胡昊(Hu Hao)

胡昊,医学遗传学研究员。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2006年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研究助理,2007至2008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至2012年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遗传学研究所科学家,2013年至2015年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遗传学研究所课题组长(PI)。现任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研究所PI。长期致力于采用系统生物学思路研究儿童神经发育性疾病的病因,已鉴定超过200个神经发育性疾病相关基因包括若干新基因,并在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的构建和研究上取得了相当进展。未来将进一步深入挖掘神经发育相关基因网络,鉴定关键节点和模块,为疾病的精准诊断和防治奠定理论基础。自2011年以来以主要作者发表Nature一篇,Molecular Psychiatry两篇,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两篇,PLoS Genetics一篇,Human Mutation一篇,Europe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一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广州市科创委重大项目一项,累计经费超过500万元。

5、Gendie Lash

Gendie Elizabeth Lash教授,作为广州市高端外国专家引进人才,广州市医学重点人才,迄今为止,已发表90多篇论文和专书章节,其中包括56篇研究论文以及文献综述、专题讨论会报告,被引次数已超过1900次,并且多次受邀在妇产科学领域的国际科学会议中发言,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知名度和声誉。担任Trophoblast Research杂志(Placenta杂志的增刊)的主编, Biology of Reproduction、Journal of Reproductive Immunology以及Scientific Reports等杂志的编委,是生殖生物学领域多家杂志以及其他综合性杂志的审稿专家。参与审查英国国内以及国外一些国家(包括法国、澳大利亚、瑞士和匈牙利)的基金申请。课题组科研经费充足,获得国自然项目及广州市科技项目,加上配套经费的总资助金额约750万。课题组氛围融洽,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平台,欢迎有志之士加入!

6、张玉霞 (Zhang Yuxia)

张玉霞教授系2016年4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从沃尔特伊丽莎医学研究所 (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引进的杰出科研工作者。其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学,曾在剑桥大学,墨尔本大学等著名科研机构从事分子免疫和表观遗传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课题组专注区域免疫以及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在儿童食物过敏,I型糖尿病,以及免疫细胞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等方面。近年在Nat Immunol,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Blood、 J. Autoimmunity 等免疫学领域的顶级期刊发表科研论文多篇,多次获得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国自然重大科研基金资助。课题组现有Co-PI1名,博士后6名,技术员6名,学生2名。课题经费超500万。

7、段金柱(DuanJinzhu)

段金柱博士,广州市高层次卫生医学重点人才,中国药理学会表观遗传药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基础研究学组成员。中科院微生物所微生物与分子免疫专业博士毕业,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博士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脏系助理研究员,2016年回国。 文章先后发表在Nature、EMBO J、PLoS One和FASEB J.等,并多被媒体报道,其中Nature文章被F1000 Prime收录为该领域内特别有重要意义的文章。研究成果曾获得过美国心脏协会2011年度 Louis N. and Arnold M Katz基础医学研究奖,他本人也获得加州大学Jim Eason心血管发现基金和北卡罗莱纳大学Joseph S. Pagano优秀博士后奖。

8、Andrey Zavialov

Dr.Zavialov将于2017年5月就职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研究所,担任临床免疫学实验室PI。博士毕业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系,分子生物学专业。曾在乌普萨拉大学(瑞典)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此后先后到新加坡免疫学网络公司担任免疫学研究科学家,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john a。 burns学院卫生部担任医学免疫学研究助理教授。2011至2016年初,在图尔库大学芬兰研究院任生物技术中心免疫学实验室PI。从他在俄罗斯读大学时发现的免疫球蛋白制剂中发现的酶起,一直致力于研究研究腺苷脱氨酶(ADA2),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研究基金资助,先后在俄罗斯、法国、新加坡、美国等地开展研究工作,与西班牙、瑞典专家开展科研合作。研究期间获得大量科研项目立项,发表SCI论文31篇,包括6篇Cell,2篇Nature,3篇Molecular Cell,1篇JAMA,1篇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原核翻译终止和平移的GTPase活性的调控机制相关理论被写入生物化学专业教科书。

9、李稼

李稼,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学士学位,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84年参加工作,在安贞医院任小儿心脏内科医师,之后在加拿大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2013年作为北京海聚工程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在首都儿科研究所任临床病理生理研究室主任,教授,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2018年12月开始在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任PI。

李稼教授20年来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氧运输平衡(即氧供给与氧消耗之间的平衡)进行了深入系统的临床研究。她创新性地将呼吸质谱仪与儿童呼吸机相结合,在重症儿童中精准地测量氧消耗量,提出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后急性期氧消耗量的增加对氧运输平衡失代偿的关键作用,突破了传统观念中只片面地针对由心输出量降低导致的和氧供给量降低。传统治疗依赖正性肌力药等来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氧供给量,而这种治疗方法不仅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肌损伤,不能有效地增加心输出量,反而还会增加氧消耗量,使氧运输平衡进一步失代偿。她更进一步地利用氧消耗量结合Fick原理,首次直接计算出先天性心脏病各种复杂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的各个因素,而非既往所用的间接指标。这种直接测量,使她能深入探讨小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全身和重要脏器(脑及腹部脏器)的血流动力学、氧运输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并详细检查和发现了临床常规治疗中原本为改善氧运输为目的一些治疗方法实际上对氧运输平衡起反作用,例如正性肌力药及其它血管活性药,血中二氧化碳、 钙镁离子等、 血糖水平等,为改善临床治疗的提供了科学依据, 并为国际同行所采纳。

她还研究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后早期的脑氧运输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其它急性期因素(如全身炎症反应)对长期神经发育障碍的影响。对于术后早期的关注为国际对

Tags:卫生系统 招聘 考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9年03月安徽淮北市妇幼保健院..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