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卫生系统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卫生系统招聘复习资料

2014年04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博士后招收简章(一)
2014-04-25 08:01:0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91考试网提醒您关注最新招考信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设“基础医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覆盖各业务机构中免疫学、病原生物学、放射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等诸专业。

一、申请条件

取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40岁以下的人员,可以申请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委托代培、定向培养博士和在职人员、现役军人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须征得有关单位同意。在职人员不得申请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培养的博士,一般不得申请进本中心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申请与审批程序

(一)申请者向我中心博士后流动站主管部门—教育培训处提出申请、递交本人简历及相关材料。

(二)经导师及其所在单位初审拟同意接收者,要求登录中国博士后网上交互办公系统,填写、下载博士后申请有关表格,并提交下列材料:

1.国家统招统分的应届毕业博士研究生由培养单位的研究生院在申请表的有关栏目注明(必须明确写明“属于国家统招统分应届毕业博士生”)并加盖公章;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和在职工作以及具有现役军人身份的人员还需提供原单位人事部门或所在部队师以上干部部门出具的同意其全脱产专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证明材料,以及对其出站后工作去向的意见,专家推荐信须由两位本学科领域博士生导师填写。留学博士回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申请手续同国内博士,留学人员还需另外递交《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推荐意见》或回国人员证明,并至少需提供一份国外的导师或科研项目负责人(教授、专家)的推荐信。与企业合作招收的博士后人员或者以研究项目为依托联合招收的博士后人员,申请人须提供《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审查意见表》。

2.博士论文答辩申请表、论文评阅表、论文答辩决议(均为复印件)和一本博士毕业论文。

3.博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如面试时尚等待颁发,需由研究生管理部门开具已经通过授予学位的证明)原件在办理进站手续前提供。

4.本人其它获奖证书、发表论文复印件或著作副本。

5.政审材料。

上述除第1项外,其余几项也可在面试通过后补交。

(三)教育培训处和导师所在单位组织对申请人有关材料的审核

1.面试考核工作由所申请二级单位教育培训主管部门组织,由3-5位同/相近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含拟合作导师)组成考核小组,审核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对申请者的思想品德、科学态度、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外语水平和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等进行综合考核、评议和面试,提出是否同意进站的意见。

2.经审核同意接收的,由二级单位教育培训主管部门通知申请人到指定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体检合格者,签订进站协议书,由教育培训处报中心领导,批准后,通知申请人到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办理进站手续、商定进站时间,再由中心教育培训处通知有关二级单位。由二级接收单位负责办理人事关系。出站时非自主择业的博士后,如本人和原工作单位同意,可只转组织关系。

外籍博士后的招收程序与国内博士后相同。

中国疾控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中心所属各单位均可接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人数不限。欢迎广大有志于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优秀博士毕业生前来我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2014年招收计划见附件。

三、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育培训处

联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政编码:102206

联系人:马素香

联系电话、传真:010-58900341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三日

附件:2014年招收计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度博士后招收计划

导师序号

导师

姓名

所在单位

研究方向

供博士后承担或参与研究项目名称

招收人数

对申请人背景要求

1

高福

中国疾控中心

病原微生物

人禽流感病原微生物学研究

2

有流行病学背景

2

马冠生

 

儿童肥胖策略研究,学生营养立法研究,农村学生营养干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课题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项目

3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

3

杨晓光

微量元素重点实验室

转基因作物营养与食用安全

人群微量元素营养

农业部转基因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

2

有相关实验室研究的工作基础

4

霍军生

食品科学技术室

营养干预

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

1

公共卫生专业

5

杨月欣

食物营养评价室

营养学

科技部“十二五”课题

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

6

周晓农

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流行病学(空间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

1.我国边境疟疾传播扩散机制模型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亚洲血吸虫病及其它人畜共患蠕虫病的控制新策略研究(加拿大IDRC资助国际项目);3.重要寄生虫病监测技术研究(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

3

曾从事过流行病学或寄生虫病相关研究工作,医学统计或生物统计背景优先。

7

曹建平

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重要寄生虫感染免疫、疫苗、致病机制、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食源性、水源性及新发寄生虫病病原学、检测、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

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病原谱流行规律及变异研究、特殊传染病诊断试剂企业研发/产品评价用参考品的研制、重要寄生虫病监测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日本血吸虫感染晚期小鼠脾脏淋巴滤泡再形成及机制研究、致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凋亡相关日本血吸虫虫卵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调节性树突状细胞负向调控日本血吸虫感染免疫应答的研究、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Mo-MDSC源免疫抑制相关分子的研究等;国家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饮水安全检测、监测、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测关键技术研究(水源性寄生虫);肉源性、水源性寄生虫病监测和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等。

3

发表SCI论文背景

8

徐建国

传染病所

传染病

动物源性病原体及其致病性研究

1-2

微生物学

9

阚飙

传染病所

病原细菌的分子遗传学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防治专项“传染病实验室监测核心技术和技术体系研究”

2

从事过微生物方面的微生物学或/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10

刘起勇

传染病所

气候变化与健康

973项目: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适应机制研究

2

医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气候学等均可,气候变化相关背景优先

11

 

 

邵一鸣

 

 

性艾中心

艾滋病疫苗、艾滋病毒基因变异及耐药、艾滋病毒免疫保护机制

十二五重大专项“预防性艾滋病疫苗研究”

十二五重大专项“我国HIV主要毒株的流行趋势、基因变异、耐药逃逸和评估预测研究”

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广谱中和抗体和免疫原的共进化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3

医学及公共卫生、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

12

蒋岩

性艾中心

艾滋病诊断新技术研究

十二五重大专项——艾滋病诊断产品研究与评价

1

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产品研发和评价经验

13

汪宁

性艾中心

艾滋病流行病学

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

1-2

流行病学或统计学

14

吕繁

性艾中心

艾滋病防治新策略构建

艾滋病性传播防治策略研究

1

具有流行病学背景

同时具有社会科学背景优先考虑

15

 

杨贵波

 

性艾中心

 

粘膜免疫

 

粘膜损伤机制与修复策略的研究(“十二五”专项资助项目)。

1-2

具有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或病原生物学等领域开展创新研究的能力。

16

苏旭

辐射安全所

放射医学

辐射危害控制与核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1

博士或硕士期间从事过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相关科学研究,并掌握相关研究技术和方法

 

17

孙全富

辐射安全所

电离辐射致人体健康影响风险评价

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核事故健康风险评估与卫生应急处置技术研究(2013BAK03B05)单元三“典型核设施周围居民健康监测与风险评估”;

2.中日合作阳江高本底居民健康流行病学研究。

1

预防医学、放射医学相关专业;熟练掌握风险的模型统计分析技术,优先考虑有GIS统计分析或医疗照射辐射致癌风险估计研究经历者。

18

徐东群

环境所

环境暴露与健康影响

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儿童土壤摄入率及相关暴露参数研究

1

具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经验,熟悉环境与人群健康影响方面工作,具有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统计流行病学等工作基础

 

19

郑玉新

职业卫生所

卫生毒理/分子流行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职业暴露柴油机尾气对健康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1

毒理学或分子流行病学及职业卫生专业背景,热爱科学研究工作

20

舒跃龙

病毒病所

流感的分子进化和致病机制

禽流感病毒跨种传播机制研究(973课题)

3

生物信息学背景1名、分子生物学背景1名、免疫学背景1名

21

侯云德

病毒病所

病原生物学

抗病毒药物研发

1

分子生物学,药学,病原生物学,生物化学,或相关专业

 

22

董小平

病毒病所

医学病毒学

朊病毒持续感染机理研究

1-2

1.医学或生物学教育背景

2.良好的分子生物学或细胞生物学研究基础

3.博士期间具有SCI论文发表

4.良好的英文口语和写作能力

5.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35岁

6.

23

许文波

病毒病所

医学病毒学

1.科技重大专项: 病毒性传染病病原谱和病毒基因变异变迁规律研究

2.973项目:EV71等病毒变异与毒力关系的研究

2

1.一人具有较好的构建原核和真核表达目的蛋白的经验和至少相关1篇文章发表。

2.另外一人具有良好的生

Tags:卫生系统 医院 医生 护士 招聘 考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4年04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