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所构成的的一种医学人际关系。
2.医患关系的内容
医患关系分为技术关系与非技术关系,非技术关系包括道德关系、经济关系、价值关系和法律关系。
3.医患关系的性质
医患关系是信托关系和契约关系
4.医患关系特征
(1)医患双方目的的共同性
(2)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
(3)医患双方利益的一致性。
(二)医患关系模式
1.医患关系模式概念
医患关系模式是指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描述和概括医患关系的标准样式。
2.常见医患关系模式
(1)维奇模式:纯技术模式,权威模式,契约模式。
(2)布朗斯坦模式:传统模式,人本模式。
(3)萨斯—荷伦德模式: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三)医患冲突
1.医患冲突的原因
(1)社会方面的因素
(2)医院管理方面的因素
(3)医务人员方面的因素
(4)患者方面的因素
2.医患和谐的伦理诉求
(1)完善和谐医患关系的制度设计
(2)完善和谐医患关系的医院规章建立
(3)强化医师职业伦理精神
(四)医患沟通
1.医患沟通概念
医患沟通是指在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疾病的相关问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有效的多途径的信息交流,科学地引导病人及家属认定治疗方案及配合治疗,使医患双方形成互信理解的合作关系的过程。
2.医患沟通的伦理意义
(1)实践“人是目的”的伦理价值
(2)发挥道德情感的专递作用
(3)推动人道主义精神的发展
(4)促进医患双方道德境界的提升
3.伦理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
(1)奠定医患沟通的思想基础
(2)营造医患沟通的良好氛围
(3)提供医患沟通的行为准则
4.医患沟通的伦理考量
(1)沟通缺失,医患之间彼此失去信任
(2)沟通简单,患者知情同意权得不到实现
(3)沟通不畅,患者对健康期望值过高
5.医患沟通的伦理准则
(1)尊重
(2)有利
(3)公正
(4)诚信
6.医患沟通的伦理目标
(1)增进医患互信
(2)体现人文关怀
二、医际关系伦理
医际关系是指医疗实践中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
医际关 系的内容:医生与医生的关系,医生与护士的关系,医护人员与医技人员的关系,医务人员与管理、后勤人员的关系。
(一)医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1.医际关系的协同性
2.医际关系的平等性
3.医际关系的综合性
4.医际关系的同一性
(二)医际冲突的主要原因
1.医德滑坡
2.管理问题
3.利益冲突
4.传统观念的作用
5.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
(三)医际和谐的伦理诉求
1.人格上的相互尊重
2.工作上相互支持
3.学术上坚持真理
三、医社关系伦理
医社关系是指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医疗卫生部门与社会有关部门之间的群体性关系。
(一)医社冲突的主要原因
1.供需矛盾
2.行为异常
3.生存环境与生活习惯的影响
4.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引发的医疗实践中的难题
5.社会改革与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影响
(二)医社和谐的伦理诉求
1.社会公益第一原则
2.互惠互利原则
3.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第四节 临床诊疗伦理
一、一般临床诊疗伦理
(一)临床诊疗的道德要求
1.既要关注疾病,又要关心病人
2.既要发挥医务人员的主导性,又要调动病人的主体性
3.既要维护病人利益,又要兼顾社会公益
4.既要开展躯体疾病服务,又要开展心理和社会服务
(二)临床诊断伦理原则
1.及时诊断原则
2.准确诊断原则
(三)临床治疗伦理原则
1.生命至上原则
2.有效原则
3.自主原则
4.择优原则
二、临床诊断的道德要求
(一)问诊的道德要求
1.举止端庄、态度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和蔼
2.语言得当 ,通俗易懂
3.耐心倾听,正确引导
4.专心致志,慎言守密
(二)体检的道德要求
1.全面系统,认真仔细
2.关心体贴,减少痛苦
3.尊重患者,注意保密
(三)辅助检查的道德要求
1.综合考虑、合理选择
2.知情同意、尽职尽责
3.科学分析、切忌片面
三、临床治疗的道德要求
(一)药物治疗的道德要求
1.对症下药,因人施治
2.合理配伍,适时调整
3.药以致用,药尽其用
4,忠于职守,从严管理
(二)手术治疗的道德要求
1.高度重视,充分准备
2.严肃认真,精益求精
3.齐心协力,密切配合
4.严密观察,加强监护
(三)康复治疗的道德要求
1.高度同情,理解尊重
2.体谅宽容,耐心帮助
(四)心理治疗的道德要求
1.真诚相待,取信病人
2.全面了解,统筹治疗
3.明确诊断,灵活施治
4.注重修养,宽容仍让
(五)急救治疗的道德要求
1.分秒必争,全力以赴
2.常备不懈,沉着冷静
3.集思广益,团结协作
4.优化技能,强化功底
5.人性服务,呵护心灵
6.胆大心细,坚守慎独
第五节 临终关怀与死亡的伦理
一、临终关怀伦理
(一)临终关怀的概念
指现代医学治愈无望的患者提供缓解极端痛苦,维护生命尊严,帮助临终者安宁走完生命最后历程,对于临终者家属提供包括居丧在内的生理和心理关怀的一系列立体化社会卫生保健服务。
(二)临终关怀的伦理原则
1.照护为主的原则
2.全方位服务的原则
3.人道主义原则
4.适度治疗原则
5.注重心理需要的原则
(三)临终关怀的伦理意义
1.临终关怀符合生命价值论和公益论原则,体现了生命神圣、质量和价值的统一,强调义务论和公益论的统一
2.临终关怀是现实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3.临终关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临终关怀避开了安乐死的道德难题
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
5.常见心理治疗方法
(1)精神分析疗法
(2)行为疗法
(3)患者中心疗法
(4)认知疗法
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基础
一、医学心理学概述
(一)医学心理学概念
(二)医学心理学研究范围
(三)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二、心理应激与应对
(一)心理应激和应激源概念
(二)心理应激意义
(三)应对及后果
(四)应激的管理
三、心身疾病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二)心身疾病的特点
(三)心 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四)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四、心理健康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第三节 患者心理与心理护理
一、患者心理概述
(一)患者的概念
(二)患者角色
(三)患者的角色行为
1. 求医行为和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
2. 遵医行为及影响遵医行为的因素
(四)患者的心理特点
(五)患者的心理需要
二、不同病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一)急性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二)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三)康复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三、特殊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一)手术患者心理问题及干预
(二)临终患者心理问题及干预
(三)癌症患者心理问题及干预
(四)器官移植患者心理问题及干预
(五)医疗美容领域中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四、心理护理概述
(一)心理护理的概念和特点
(二)心理护理的原则
(三)心理护理程序
第四节 医务人员职业压力缓解与心理素质培养
一、医务人员职业压力缓解
(一)医护人员职业压力现状
(二)医护人员职业压力原因
(三)医务人员缓解职业压力的措施
二、医务人员心理素质培养
(一)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医务人员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原则
(三)医务人员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原标题:《卫生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Injustice anywhere is a threat to justice everywhere. 无论何处的不公正,对于任何地方的公正都是一种威胁.
The only thing wealth does for some people is to make them worry about losing them. 财富对有些人只做了一件事:使他们担心会失去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