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碳储留1-2L/分)
|
2.湿润鼻导管,并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
|
3.轻柔地将鼻导管插入鼻腔
|
4.①单侧鼻塞:一条胶布固定于鼻翼,另一条固定面颊部,输氧管用别针固定在枕上或病服上;②双侧鼻导管:固定于两侧耳廓,调节松紧并固定于颌下
|
5.记录上氧的时间、流量,并签名,挂输氧记录卡于床旁
|
6.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
7.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有效呼吸及疾病相关知识;交待注意事项(勿私自调节氧流量,告知“四防”的重要性,以及传呼器的使用)
|
8.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呼吸、面色、嘴唇和甲床、神志)
|
9.分类处理垃圾
|
三、停氧
|
1.根据医嘱和缺氧症状改善情况停氧;核对医嘱,住院号、姓名
|
2.询问患者情况;评估其缺氧的改善情况,告知患者可以停氧
|
3.拔出鼻导管;关总开关;开流量表,放出余气;取下鼻导管,关闭流量表;取下湿化装置,取下流量表
|
4.纱布擦净鼻部、酒精擦去胶布痕迹、记录停氧时间
|
5.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
6.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有效呼吸等
|
7.可复用性用品按规定处理,洗手
|
评
价
|
1.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氧气管道无污染
|
2.操作方法正确:吸氧时先调节流量,再插入鼻导管;停氧时先拔鼻导管,再关流量表开关
|
3.操作熟练、动作流畅
|
4.吸氧过程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缺氧症状改善情况,如意识,面色、嘴唇和甲床等
|
5.护患沟通:吸氧过程中询问患者反应,健康宣教到位
|
6.体现人性化关怀,注意保暖、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
7.操作所用时间<8min,(超时<1分钟-0.5,<2分钟-1.0分,>2分钟全扣),≥15min予终止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