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管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和社区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研究型综合医院,目前拥有天河、岭南、粤东、肇庆(在建)四所院区,床位数达2200张(不含粤东、肇庆)。在建设规模、学术水平、人才培养、技术力量、医疗服务等方面处于国内前列。医院学科门类齐全,专科特色明显,内科学(肾脏内科)、外科学(普通外科)、神经内科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和耳鼻咽喉科学等5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中医肝病、普通外科、泌尿外科、感染性疾病科、风湿免疫科、临床护理等7个专科为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肝脏病学科是医院的龙头学科,目前已形成国内唯一具有内外科结合、中西医结合特色,且涵盖肝脏内科、肝脏外科、肝脏移植、重症监护、肝脏影像与介入治疗、肝病实验室、生物治疗等多学科综合诊疗和临床科研的强势学科群。此外,医院还拥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定专业9个,教育部研究工程中心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临床研究中心4个,广州市临床转化中心2个,以及一批学术造诣深、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且已取得较突出成绩的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科研实力雄厚。
现因发展需要,急需扩大在站博士后队伍规模以促进医院科研人员队伍建设,欢迎广大优秀博士生加盟!
现将招聘事项公布如下:
一、招聘岗位
详见附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科研博士后招聘计划》。
二、招聘基本要求
(一)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校和医院的规章制度,热爱科学研究,严谨治学,诚实勤奋,团结合作,关心集体,自觉维护学校和医院声誉。
(二)取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博士毕业不超过两年;留学回国人员、外籍人员、特别优秀的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岁以下,无博士毕业与博士后进站间隔年限限制。
(四)符合合作导师根据学科特点自主设定的专业要求(详见附件)。
三、进站流程
(一)申请人选择合作导师,与合作导师初步沟通。
(二)申请人与我院人事部门博士后管理人员联系,提交个人简历(需包含以下信息 :申请意向、个人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科研业绩、联系方式等),获得的所有学历学位证书,身份证或护照,代表性科研业绩证明及相关证明材料等。(上述材料请提供复印件,需核查原件。)
(三)医院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核、组织面试。
(四)申请人通过面试后,在“中国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提交进站申请,并将纸质版申请材料交医院审核,由医院提交中山大学审核、报批。
详情可参见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处“博士后之家”网页:http://rsc.sysu.edu.cn/PostDoctor/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86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黄老师、韩老师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600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人事科
邮政编码:510630
联系电话:020-85253117,85253262
联系邮箱: zssyrsk@126.com,邮件标题格式请用“博士后应聘+姓名”。
本招聘启事长期有效
原标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科研博士后招聘启事
点击下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科研博士后招聘计划.xlsx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科研博士后招聘计划 |
序号 |
合作导师 |
二级学科 |
研究方向 |
专业背景及其他要求 |
联系邮箱 |
1 |
心血管内科
钱孝贤 |
内科学 |
内皮细胞衰老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 |
1、具有博士学位和学历、品学兼优、身心健康、为人正派、有进取精神。
2、博士课题为心血管病学专业,最好为动脉粥样硬化方向。
3、至少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1篇SCI原创论文。
4、具有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 |
xiaoxianq@qq.com |
2 |
血液内科刘加军 |
内科学 |
多潜能造血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与临床应用的研究。 |
1、具有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技术、医药学或相关专业的博士学历。
2、从事过基因克隆,干细胞技术研究或动物实验,发表过SCI论文。
3、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进取心强。 |
jiajun.l@163.com |
3 |
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
翁建平 |
内科学 |
1、三甲医院与社区一体化糖尿病管理相关的研究,即借助标准化诊疗管理平台促进社区对患者随访管理,以建立符合社区特点的糖尿病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模式。
2、中国1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 |
1、获得海外大学或国内大学博士学位(第一学历为海外著名大学或国内“985”院校的优先)。
2、有临床研究或流行病学研究经验,并熟悉相关领域文章写作。
3、在SCI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临床研究或流行病学相关学术论文。
4、品学兼优、作风正派,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较强的言语文字表达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
wengjp@vip.163.com |
4 |
风湿免疫科
林智明 |
内科学 |
主要为强直性脊柱炎流行病学及易感基因研究、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强直性脊柱炎的遗传分子预警研究、强直性脊柱炎致病位点定位研究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肠道微生物致病机制研究及HLA区易感研究等几个课题的研究。 |
1、具有博士学位,有生物信息学、功能蛋白组学基础者优先。
2、品学兼优,为人诚实,工作认真,善于沟通交流,具有独立科研能力、工作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具备较强的英文读、写、说能力。 |
lzm-zj99@163.com |
5 |
肝脏外科陈规划 |
外科学 |
1、干细胞在肝脏疾病的转化应用研究。
2、移植肝保护新策略研发。 |
1、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
2、有研究创新意识。
3、有研究背景及2篇相关发表的文章。
4、有干细胞及肝癌领域研究经验者优先。
5、有干细胞或肿瘤靶向治疗研究经验者优先。 |
chgh1955@263.net |
6 |
肝脏外科杨扬 |
外科学 |
1、干细胞在肝脏移植的转化应用研究。
2、移植免疫的机制研究。
3、人源化嵌合肝或类肝器官的构建。 |
1、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
2、有研究创新意识。
3、有研究背景及2篇相关发表的文章。
4、有干细胞及肝癌领域研究经验者优先。 |
yysysu@163.com |
7 |
肝脏外科张琪 |
外科学 |
1、癌症免疫细胞治疗新策略的研发
2、干细胞在肝脏疾病的转化应用研究
3、肝癌免疫微环境。 |
1、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
2、有研究创新意识。
3、有研究背景及2篇相关发表的文章。
4、有干细胞及肝癌领域研究经验者优先。 |
Zhangq27@mail.sysu.edu.cn |
8 |
肾移植科孙启全 |
外科学 |
抗体介导移植肾排斥的发病机制研究及干细胞在肾移植器官保护以及排斥治疗中的作用。 |
1、具有免疫学、病理学或生物学领域的博士学位。 |
sunqiq@sysu.edu.cn |
9 |
肾移植科纳宁 |
外科学 |
器官移植中器官功能保护、受体免疫耐受的研究,改善器官移植术后患者预后。 |
1、有丰富的科研经验,有科研基金项目书写作经验,曾参与3项或以上国家级科研项目,至少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IF>1.0)。 |
nngg20102009@hotmail.com |
10 |
妇科
李小毛 |
妇产科学 |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
1、获得博士学位并掌握一定的遗传研究、蛋白研究的知识及其背景(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蛋白组学等)。
2、具有较强的科研写作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3、能独立承担研究课题,包括实验方案的实施和分析、数据的统计和处理以及论文的写作。 |
tigerlee777@163.com |
11 |
儿科
邹小兵 |
儿科学 |
儿童孤独症临床研究,主要涉及儿童孤独症临床异质性、表型、内表型以及诊断和干预研究。 |
1、获得发育行为儿科学或儿童精神病学专业的医学博士学位,有儿童孤独症临床或相关研究基础。对儿童孤独症临床研究有浓厚兴趣。 |
zouxb@163.net |
12 |
皮肤性病科
黄怀球 |
皮肤性病学 |
1、深部真菌孢子丝菌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2、孢子丝菌复合体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3、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4、高通量筛选小分子化合物的抗真菌功效评价和作用机制研究。 |
1、在国内985、211大学获得医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
2、掌握生物学、医学实验研究技术,包括微生物学研究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免疫学实验技术、动物实验技术。
3、以第一作者发表单篇IF≥3.0的SCI论文1篇或总IF≥4.0。 |
hhuaiqiu@medmail.com.cn |
13 |
感染性疾病科
高志良 |
感染性疾病学 |
围绕“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重型肝炎—肝纤维化与肝硬化—肝癌”这一系列的乙肝相关肝病的发生机理和治疗进行研究,主要包括病原体HBV对人体的作用,感染状态下人体全身和局部免疫以及细胞治疗作为新的治疗方法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
1、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本领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者、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优秀者优先。 |
gaozl@21cn.com |
14 |
感染性疾病科
彭亮 |
感染性疾病学 |
慢性乙肝的遗传学(基因)机制与蛋白组学(功能)研究:力争发现更多与“慢性乙肝”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的其他基因,研究其相应的蛋白功能,由此探讨慢性乙肝患者的遗传背景在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
1、掌握一定的遗传研究、蛋白研究的知识及其背景(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蛋白组学等)。 |
pzp33@hotmail.com |
15 |
肝脏病医院实验室
黄月华 |
感染性疾病学 |
利用本院系充足的患者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平台,开拓基于免疫细胞清除肝炎病毒和治愈慢性乙肝的新型治疗措施。 |
1、具有免疫学、病毒学或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
2、有3年病毒或免疫学的研究经历,具有乙肝病毒相关性免疫方面的研究背景者优先。
3、至少具有3年的实验室研究经验,掌握分子和细胞学相关技术。 |
huangyh53@sysu.edu.cn |
16 |
康复医学科
胡昔权 |
康复医学 |
脑卒中后康复的神经可塑性机制:应用基础或临床研究。 |
1、具有康复医学、神经病学或神经生物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2、具有脑缺血基础研究或脑功能影像学临床研究的经历。 |
xiquhu@hotmail.com |
17 |
介入血管科
朱康顺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1、肝癌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分子机制及分子靶向治疗。
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发生的血管增生机制及治疗的新靶点研究。 |
1、具有肝脏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或影像医学背景。 |
Zhksh010@163.com |
18 |
核医学科张勇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1、核医学在相关疾病中的诊断和治疗的运用。
2、分子影像在前列腺癌或相关疾病中的运用。 |
1、具有医学背景的博士学历。
2、有较好的科学研究基础,吃苦耐劳。 |
zy5040@163.com |
19 |
超声科
郑荣琴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超声基础研究与新技术应用,包括超声分子影像、光声成像、图像融合方面的研究。 |
1、具有医学或工程学背景。 |
zssyzrq@163.com |
20 |
临床免疫学中心
郑颂国 |
免疫学 |
自身免疫疾病:
1、调节性T细胞发育和功能生物学。
2、调节性T细胞趋化与迁移。
3、BAFF and BAFF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价值。 |
1、具有生物学、免疫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专业英语熟练,发表过较高水平的SCI论文。
2、具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