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原名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工学研究机构之一。上海微系统所设有传感技术、信息功能材料、太赫兹固态技术、无线传感网事业部、宽带无线技术、仿生智能微系统实验室(筹)、新能源技术中心、超导中心九个实验室,并在上海、南京、杭州、无锡、嘉兴、南通与地方合作共建了七个分支机构,与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于利希中心共建了超导与生物电子学联合实验室,与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共建了轨道交通传感与传输联合实验室,与吉林大学共建了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联合实验室等。
编号
|
招聘岗位名称
|
岗位方向及内容
|
岗位要求
|
1S01
|
助理研究员
|
新型微纳传感新机理新方法研究
|
中初级
|
1S02
|
助理研究员
|
负责研究开发与MEMS工艺兼容的自下而上加工工艺。
|
微电子学或精密机械、材料等相关专业
|
2S01
|
博士后
|
宽禁带功率器件设计和制造
|
微电子学或者集成电路专业
|
2S02
|
助理研究员或研究实习员
|
1)微纳光子学物理及器件的研究和设计;2)光学/电磁波的算法和代码开发
|
光学、电磁场、物理、光电子等相关专业
|
2S03
|
博士后
|
2S04
|
硅光集成芯片工艺研发人员
|
硅光芯片工艺开发
|
微电子或光电子方向,具有硅光集成工艺经验
|
2S05
|
硅光器件和机理研究博士后
|
硅光技术研究
|
硅光子、微电子相关专业
|
2S06
|
博士后
|
基于离子注入技术的信息功能材料研究
|
半导体材料相关专业
|
2S07
|
博士后
|
异质集成器件研究
|
微电子器件相关专业
|
2S08
|
博士后
|
PCRAM研发
|
微电子相关
|
2S10
|
博士后
|
抛光液研发
|
材料、化学相关
|
2S11
|
助研
|
负责半导体材料测试和工艺
|
理工科专业,有半导体材料测试或工艺经验
|
2S12
|
博士后
|
锑化物材料分子束外延生长研究
|
理工科专业,有半导体材料生长和测试经验
|
2S14
|
博士后
|
光电器件研究
|
有光电器件研究基础
|
2S15
|
芯片设计工程师
|
KFSSOI芯片设计,包括数字、模拟、数模混合前道设计、后道综合等
|
微电子等相关半导体专业
|
2S16
|
SOI器件与电路助研/博士后
|
SOI器件、模型、辐射效应等研究;新器件开发与电路验证;项目技术报告及研究报告总结等。
|
微电子或者物理器件专业,博士以上学历;
具有器件、模型、辐射效应研究经验者优先
|
2S17
|
SRAM电路设计工程师
|
SRAM电路设计仿真,包括控制逻辑,灵敏放大器,译码电路等等;根据需求验证SRAM良率、性能和功耗;流片测试;完成技术资料和产品文档的编写、维护、归档等工作。
|
微电子或者电子专业硕士以上学历;具有存储器及数字电路设计能力,成功设计SRAM并流片经验者优先;具有版图编译器和网表编译器研发经历者优先
|
4S03
|
信号处理工程师
|
传感器方案设计与实现,传感器调试、测试工作信号处理相关算法设计、实现,信号处理相关算法设计、实现
|
通信、电子相关专业
|
4S04
|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
|
嵌入式平台软件开发及驱动无线通信协议开发
|
通信,电子,计算机专业
|
4S05
|
Android应用软件工程师
|
Android应用软件开发
|
计算机相关专业
|
4S06
|
微纳效应表征科研岗
|
进行微纳效应表征与机理研究
|
物理或微纳结构力学等研究经验
|
4S07
|
电路设计工程师
|
电路设计
|
|
4S08
|
工程师
|
软硬件模拟信号处理
|
|
4S09
|
研究人员
|
硅基器件纳米材料批量制造技术研究
|
|
4S10
|
5G平台开发工程师
|
5G平台开发
|
|
4S11
|
5G基础理论研究工程师
|
5G基础理论研究
|
|
4S12
|
基带工程师
|
负责基带通信系统的开发与维护,配合网络和硬件调试工作
|
通信相关专业
|
4S13
|
传感器集成应用工程师
|
负责传感器类产品的硬件平台设计,进行微传感器的集成、应用
|
电子、自动化、仪器仪表
|
4S14
|
电子工程师
|
小型化通信终端、阵列传感器硬件主控平台、通信硬件平台设计、调试
|
通信、电子相关专业
|
4S15
|
大数据架构师
|
负责制定行业物联网数据上云方案,构建行业物联网客户云上数据管理和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与跟踪大数据新技术发展方向
|
计算机相关专业;精通主流数据库(MySQL、Oracle)开发和性能调优技术;精通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建模、中间层模型理论以及多维模型的设计
|
4S16
|
大数据分析工程师
|
通过大数据,建立数学分析模型,分析若干因素对某变量的影响关系;分析多个样本的差异及变化,以及影响差异及变化的潜在因素;建立预警、决策模型
|
大数据、计算机、数学专业背景
|
6S01
|
高级系统工程师
|
1)无线通信与电子对抗关键技术预研;
2)科研项目方案论证、申报实施与文档撰写;
3)科研原型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与演示;
4)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
通信、微波、电磁场及相关专业;博士学历;熟悉无线网络(LTE/WLAN)、电磁场、信号处理等相关技术理论;具有数字基带系统设计、开发与调试经验,对信号同步、数字滤波、抗干扰、调制解调、纠错编码、上下变频、频谱分析等有较深入理解,可将算法设计转化为工程实现;熟练Matlab/Simulink、LabVIEW、HFSS等仿真工具
|
6S02
|
通信系统工程师
|
1)无线通信与电子对抗关键技术预研;
2)科研项目方案论证、申报实施与文档撰写;
3)科研原型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与演示;
4)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
通信、微波、电磁场及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熟悉无线通信网络、电磁场与微波、阵列天线设计等相关理论;具有比较扎实的信号处理理论基础。有阵列天线设计、软件无线电相关研发经历者优先;熟练Matlab/Simulink、LabVIEW、HFSS等仿真工具
|
6S03
|
预研实习生
|
1、所内科研项目相关支持工作,包含先导1期,先导2期,蜂群,nbiot等。
2、协助科研项目申报、验收和结题工作。
3、科研项目试验、仿真、原理验证平台搭建
4、论文和专利相关工作。
|
通信,电路系统,计算机等;实习周期:1年;动手实践能力较强
|
6S04
|
DSP工程师
|
1、负责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算法模块DSP的设计、开发与验证;2、负责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与上层接口、硬件交互开发与调测;
3、进行物理层版本功能、性能测试;
4、能够参与外场测试,进行问题定位分析。
|
通信与信息系统、微电子;其他要求:熟悉C语言
|
6S05
|
FPGA工程师
|
1、负责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算法模块FPGA的设计、开发与验证;
2、负责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与上层接口、硬件交互开发与调测;
3、进行物理层版本功能、性能测试;
4、能够参与外场测试,进行问题定位分析。
|
通信与信息系统、微电子;熟悉Verilog语言
|
6S06
|
嵌入式软件中间件工程师
|
1、负责软件中间件的设计开发工作;
2、负责设计开发文档编写;
3、负责开发工作的功能及单元测试。
|
通信与信息系统、微电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熟悉C/C++语言、嵌入式系统、研究课题为SDR或者SCA方向;熟悉corba、OSSIE、DDS技术了解SCA规范
|
8S01
|
测试工程师
|
开展低温超导数字电路测试表征和结果分析;开发新型电路的测试表征方案;分析、验证测试及设计结果;参与新型应用电路设计检验。
|
熟悉数字、混合电路测量表征等知识;有低温(4K温度)或者高频测试经验者、或有集成电路设计、仿真经验者优先。
|
8S02
|
器件工程师
|
器件研制与测试
|
材料、电子、物理方向
|
8S03
|
博士后/助研
|
新型SNSPD器件研制
|
材料、电子、物理方向;
熟悉超导电子学;熟悉探测器原理:单光子、X射线探测
|
8S04
|
设备工程师
|
负责超导平台设备的定期维护和应急维修,负责部分设备的运行及对外服务。
|
微电子、材料、物理等理工科专业;熟悉器件制备工艺流程及相关设备,特别是真空设备;熟悉Autocade、Solidworks等
|
8S05
|
职工/博士后
|
超导瞬变电磁仪器与方法
|
有丰富的地球物理仪器开发经验,了解地球物理方法
|
8S06
|
超导探测器方向博士后
|
从事超导探测器的制备与表征
|
有微纳加工经验优先,有低温电子测量经验优先,有微波电路经验优先
|
8S07
|
博士后
|
参与仪器专项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搭建,并开展超导等新兴量子材料及异质结的物理研究
|
物理或材料专业,具有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背景及硬件建设经验
|
8S08
|
博士后
|
石墨烯/超薄超导异质结的电学特性研究
|
物理
|
8S09
|
博士后
|
新型SFQ器件研究
|
物理/微电子
|
8S10
|
低温工程师
|
极低温测量和稀释制冷机管理、维护
|
低温物理
|
8S11
|
博士后
|
SNSPD器件与应用
|
物理/微电子
|
8S12
|
博士后
|
低维材料研究
|
物理/材料
|
8S13
|
博士后
|
超导新材料
|
物理/材料
|
8S14
|
博士后
|
自旋分辨光电子谱仪搭建及应用
|
物理/材料/化学
|
8S15
|
博士后
|
能源材料界面电子结构研究
|
物理/材料/化学
|
9S01
|
类脑器件设计师
|
负责类脑器件的方案设计、硬件开发及应用开拓
|
1)具有较强的电路基础及数学建模能力。2)熟悉模型硬件化的流程及方法。
|
9S02
|
机器人控制系统工程师
|
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和软件编程,及自动化系统上位机系统软件编程。
|
机电、工业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
|
9S03
|
云架构设计师
|
负责视觉云技术核心技术研发工作
|
精通Linux/Unix平台上的Java/C/C++编程,精通网络编程、多线程编程
|
9S04
|
医疗工程师
|
进行成果在医疗生物领域应用的预研及评估,编制研发项目计划
|
生物工程、计算机、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
9S05
|
软件工程师
|
立体双目视觉、医疗器械及影像产品的技术预研,算法设计与优化,软件原型开发及SDK开发
|
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具备医疗影像处理的基础知识,熟悉DICOM标准及应用;熟悉C/C++、Matlab,有OpenCVVTK,等图像处理开发经验;具有模式识别、三维图像重建及可视化经验优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