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00×15%=18(万元)
【解析】P544
(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12%×(2000/5000)+8%×(1-25%)×(3000/5000)=8.4%
披露的经济增加值=495+200×(1-25%)-(5000+200/2) ×8.4%=216.6(万元)
【解析】P546
(4)剩余收益基础业绩评价的优点:
①剩余收益着眼于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剩余收益理念的核心是获取超额收益,即为股东创造价值。
②有利于防止次优化。基于剩余收益观念,可以更好的协调公司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促使公司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剩余收益基础业绩评价的缺点:
①不便于不同规模的公司和部门的业绩比较。剩余收益指标是一个绝对数指标,因此不便于不同规模的公司和部门的比较,使其有用性下降。
②依赖于会计数据的质量。如果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数据不可靠,剩余收益也不会可靠,业绩评价的结论也就不可靠。
【解析】P544
经济增加值基础业绩评价的优点:
①经济增加值最直接与股东财富的创造相联系。
②经济增加值不仅仅是一种业绩评价指标,它还是一种全面财务管理和薪金激励体制的框架。经济增加值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它把资本预算、业绩评价和激励报酬结合起来了。
③经济增加值还是股票分析家手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经济增加值基础业绩评价的缺点:
①由于经济增加值是绝对数指标,它的缺点之一是不具有比较不同规模公司业绩的能力。
②经济增加值也有许多和投资报酬率一样误导使用人的缺点,例如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经济增加值较少,而处于衰退阶段的公司经济增加值可能较高。
③不利于建立一个统一的规范。而缺乏统一性的业绩评价指标,只能在一个公司的历史分析以及内部评价中使用。
【解析】P547
2.B公司是一家生产企业,其财务分析采用改进的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该公司2009年、2010年改进的管理用财务报表相关历史数据如下:
|
金额
|
项
目
|
2010年
|
2009企
|
资产负债表项目(年末):
|
|
|
净负债
|
600
|
400&nb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