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注会《财务成本管理》试题及答案详解(完美word版)(三)
要求: (1)假设B公司上述资产负债表的年末金额可以代表全年平均水平,请分别计算B公司2009年、2010年的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经营差异率和杠杆贡献率。 (2)利用因素分析法,按照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差异、税后利息率差异和净财务杠杆差异的顺序,定量分析2010年权益净利率各驱动因素相比上年的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相比上年的变动的影响程度(以百分数表示)。 (3)B公司2011年的目标权益净利率为25%。假设该公司2011年保持2010年的资本结构和税后利息率不变,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可提高到3次,税后经营净利率至少应达到多少才能实现权益净利率目标? 【答案】 (1)
(2) 上年数=18%+(18%-6%)×40%=22.8% 替代净经营资产净利率:=20%+(20%-6%)×40%=25.6% 替代税后利息率:=20%+(20%-8%)×40%=24.8% 替代净财务杠杆:=20%+(20%-8%)×37.5%=24.5%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25.6%-22.8%=2.8% 税后利息率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24.8%-25.6%=-0.8% 净财务杠杆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24.5%-24.8%=-0.3% (3)25%=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8%)×37.5% 净经营资产净利率=20.36% ∵税后经营净利率=税后经营净利润/销售收入,而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 ∴税后经营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销售收入=净经营资产净利率/(销售收入/净经营资产)=20.36%/3=6.79% (或者20.36%=税后经营净利率×3,税后经营净利率=6.79%) 3.C公司是2010年1月1日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了进行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该公司采用股权现金流量模型对股权价值进行评估。评估所需的相关数据如下: (1)C公司2010年的销售收入为1 000万元。根据目前市场行情预测,其2011年、2012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0%、8%;2013年及以后年度进入永续增长阶段,增长率为5%。 (2)C公司2010年的经营性营运资本周转率为4,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周转率为2,净经营资产净利率为20%,净负债/股东权益=1/1。公司税后净负债成本为6%,股权资本成本为12%。评估时假设以后年度上述指标均保持不变。 (3)公司未来不打算增发或回购股票。为保持当前资本结构,公司采用剩余股利政策分配股利。 要求: (1)计算C公司2011年至2013年的股权现金流量。 (2)计算C公司2010年12月31日的股权价值。 【答案】 (1) 单元:万元
(2) 单元:万元
4.D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采用标准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期末对材料价格差异采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进行处理,将材料价格差异按照数量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对其他标准成本差异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进行处理。7月份有关资料如下: (1)公司生产能量为1 000小时/月,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如下: 直接材料(6千克×26元/千克) 156元 直接人工(2小时×12元/小时) 24元 变动制造费用(2小时×6元/小时) 12元 固定制造费用(2小时×4元/小时) 8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200元 (2)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成本费用陆续发生。公司采用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月初、月末在产品的平均完工程度均为50%。 (3)月初在产品存货40件,本月投产470件,本月完工450件并转入产成品库;月初产成品存货60件,本月销售480件。 (4)本月耗用直接材料2 850千克,实际成本79 800元;使用直接人工950小时,支付工资11 590元;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5 605元,固定制造费用3 895元。 (5)月初在产品存货应负担的材料价格差异为420元,月初产成品存货应负担的材料价格差异为465元。 要求: (1)计算7月末在产品存货的标准成本、产成品存货的标准成本。 (2)计算7月份的各项标准成本差异(其中固定制造费用按三因素分析法计算)。 (3)计算7月末结转标准成本差异后的在产品存货成本、产成品存货成本(提示:需要结转到存货成本的成本差异应分两步进行分配,首先在本月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存货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在本月销售产品和期末产成品存货之间进行分配)。 【答案】 (1)月末在产品=40+470-450=60(件) 在产品存货的标准成本=60×156+60×50%×(24+12+8)=10680(元) 月末产成品存货=60+450-480=30(件) 产成品存货的标准成本=200×30=6000(元) (2)材料价差=(79800/2850-26)×2850=5700(元) 材料量差=(2850-6×470)×26=780(元) 实际生产约当量=450+60×50%-40×50%=460(件)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1590/950-12)×950=19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950-2×460)×12=36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5605/950-6)×950=-95(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950-2×460)×6=180(元)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3895-1000×4=-105(元)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1000×4-950×4=2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950×4-2×460×4=120(元) (3)待分配在产品存货与完工产品的材料价格差异=420+5700=6120(元) 完工与在产品间的差异分配率=6120/(450+60)=12(元) 完工产品分配的差异=12×450=5400(元) 月末在产品分配的差异=12×60=720(元) 待分配的产成品存货与已销存货的材料价格差异=(465+5400)/(30+480)=11.5(元) 月末产成品承担的差异=11.5×30=345(元) 月末在产品存货的成本=10680+720=11400(元) 期末产成品存货的成本=6000+345=6345(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四、综合题 (本题型共2小题,每小题17分,共34分。要求列出计算步骤,除非有特殊要求,每步骤运算得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百分数、概率和现值系数精确到万分之一。在答题卷上解答,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E公司是一家民营医药企业,专门从事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自主研发并申请发明专利的BJ注射液自上市后销量快速增长,目前生产已达到满负荷状态。E公司正在研究是否扩充BJ注射液的生产能力,有关资料如下: BJ注射液目前的生产能力为400万支/年。E公司经过市场分析认为,BJ注射液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拟将其生产能力提高到1 200万支/年。由于公司目前没有可用的厂房和土地用来增加新的生产线,只能拆除当前生产线,新建一条生产能力为1 200万支/年的生产线。 当前的BJ注射液生产线于2009年年初投产使用,现已使用2年半,目前的变现价值为1 127万元。生产线的原值为1 800万元,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10年,残值率为5%,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公司建造该条生产线时计划使用10年,项目结束时的变现价值预计为115万元。 新建生产线的预计支出为5 000万元,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10年,残值率为5%,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新生产线计划使用7年,项目结束时的变现价值预计为1 200万元。 BJ注射液目前的年销售量为400万支,销售价格为每支10元, |
|||||||||||||||||||||||||||||||||||||||||||||||||||||||||||||||||||||||||||||||||||||||||||||||||||||||||||||||||||||||||||||||||||||||||||||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2010注会《财务成本管理》试题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