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损A机器设备的减值损失=7 5(万元) B机器设备的减值损失=180+16.88=196.88(万元) C机器设备的减值损失=300+28.12=328.12(万元) (7)编制有关资产减值的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 6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A机器 7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B机器 196.88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C机器 328.12 (1)计算资产组的账面价值 A机器设备的账面价值=600-600÷10×5=300 B机器设备的账面价值=900-900÷l0×5=450 C设备的账面价值=1500-1500÷10×5=750 合计=1500 (2)计算资产组的减值损失 资产组的减值损失=1500-900=600 (3)将减值损失分摊至资产组A、B和C三个机器设备 A机器设备应分摊的资产减值损失=600×300/1500=120(万元) B机器设备应分摊的资产减值损失=600×450/1500=180(万元) C机器设备应分摊的资产减值损失=600×750/15003300(万元) (4)计算将减值损失分摊至资产组中后A、B和C三个机器设备的账面价值A机器设备的账面价值=300-120=180(万元),由于抵减后的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以下三者中之最高者: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如果可确定的话)、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如可确定的话)、零;因此A机器设备应分摊减值损失为75万元,其账面价值为225万元,未分摊至资产组A机器设备的减值损失45万元(225-180)需要再次在B、C机器设备按照现在的账面价值比例进行分配。 B机器设备的账面价值=450-180=270(万元) C机器设备的账面价值=750-300=450(万元) (5)计算将未分摊至资产组A机器设备的减值损失再次在B、C机器设备之间进行分配 B机器设备再次应分摊的资产减值损失=45×270/(270+450)=16.88(万元) C机器设备再次应分摊的资产减值损失=45×450/(270+450)=28.12(万元) (6)计算两次分摊后A、B和C三个机器设备的减值损A机器设备的减值损失=7 5(万元) B机器设备的减值损失=180+16.88=196.88(万元) C机器设备的减值损失=300+28.12=328.12(万元) (7)编制有关资产减值的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 6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A机器 7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B机器 196.88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C机器 328.12----------------------------------------3、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 2003年至2005年与投资业务有关的资料如下:(1)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与ABC公司达成协议,以市区200亩土地的土地使用权和两栋办公楼换入.ABC公司拥有的乙公司25%的股权和T公司10%的股权。甲公司200亩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为6760万元,公允价值为13520万元,未曾计提减值准备。两栋办公楼的原价为16900万元,累计折旧为12900万元,公允价值为3380万元,未曾计提减值准备。 ABC公司拥有乙公司25%股权的账面价值及其公允价值均为10140万元;拥有T公司10%股权的账面价值及其公允价值均为6760万元。甲公司为换入乙公司25%的股权支付税费16万元,甲公司为换入T公司10%的股权支付税费4万元。甲公司对乙公司投资具有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核算,甲公司对T公司投资不具有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采用成本法核算。甲公司与乙公司、T公司的会计年度及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