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成绩快速提升技巧

TOP

2010年江西省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真题(专家解析版)(三)
2012-11-10 12:08:40 来源: 作者: 【 】 浏览:996次 评论:0
有关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对道路、行人、车辆和驾驶人员进行管理;防止和处理交通事故;开展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和道路畅通。
  26.【答案】A。解析:公安机关的具体任务:(1)维护国家安全;(2)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3)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4)保护公共财产和个人合法财产;(5)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27.【答案】A。解析:《人民警察法》第六条规定了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所以说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是由《人民警察法》规定的。
  28.【答案】B。解析:劳动教养,是指对违反治安管理经处罚仍不悔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所实施的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强制措施,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
  29.【答案】A。解析:“警察命令”是指公安机关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依法向负有特定义务的人发出的作为、不作为和约束的指令。
  30.【答案】A。解析: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要完成好自己担负的神圣职责,就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公安工作的最高标准。
  31.【答案】A。解析:近代警察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专门执行警察职能的机构和官吏。
  32.【答案】B。解析:近代世界各国警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警政管理体制:(1)地方自治制,以“英国”为代表,警察“受地方政府领导”,中央政府只起“监督”作用;(2)中央集权制,以法国为代表,警察由“中央政府统一领导”。
  33.【答案】B。解析:公安机关的专政职能,是指公安机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依照国家宪法和法律,对危害国家安全的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和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犯罪分子进行镇压、制裁、改造和监督,以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社会作用与效能。
  34.【答案】B。解析:所谓阶级性,即警察与国家一致的特点。这是各国警察共有的特性。国家要求警察必须与国体一致,与政体一致,与国家意志一致,成为国家忠诚的统治与管理工具。我国公安机关也不例外。
  35.【答案】B。解析:正确贯彻执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应注意的问题是:(1)要在惩办的前提下宽大:(2)要争取多数从宽;(3)当宽则宽,当严则严;(4)要善于从宏观上运用政策的威力。
  36.【答案】A。解析:我国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党委领导下的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
  37.【答案】A。
  38.【答案】A。解析:宣誓是公安民警对自己肩负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的庄严承诺和保证。宣誓的意义在于:①有利于坚定其献身人民公安的信念;②激发其社会归属感和荣誉感;③增强其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39.【答案】A。解析: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是指人民警察在依法履行职务活动中所遵循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鲜明的阶级性、广泛的人民性和行为的表率性,是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三个最显著的特征。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是根据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传统的社会公德及其自身的职业规范建立起来的。它从属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普遍原则在人民警察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40.【答案】B。解析:公安机关内部管理的“五条禁令”规定,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41.【答案】D。解析:古代警察有如下特点:一是军警不分,警政合一。二是古代警察行使职权在法律上是极不严格的,神权、皇帝或长官的意志起决定作用。三是私刑、私狱普遍存在。
  42.【答案】C。解析:1905年,清政府为了维护其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统一控制和领导全国的警察机构.在北京建立“巡警部”。这是清政府的中央警察机关,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专职警察机构。
  43.【答案】D。解析:警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国家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暴力组织,而警察则是这个组织中执行国家专政职能的工具。
  44.【答案】D。解析:人民警察应当具有良好的观察、记忆、注意、思维能力;具有稳定的情感和顽强的意志,能够抵御各种干扰和各种诱惑,能慎独与自我净化;具有宽大的胸怀、合作的气度和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简言之,人民警察应具有勇敢、坚定、大胆、果断、顽强、乐于奉献等心理素质特点。
  45.【答案】C。解析:实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必须走科教强警之路。坚持向科技、教育要警力,要战斗力,把教育、科技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公安队伍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公安装备的科技含量。用现代科技武装公安机关。
  46.【答案】B。解析:对党忠诚。其要点是:坚定信念,听党指挥,维护宪法,忠于祖国。
  47.【答案】D。解析:阅警以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队伍接受检阅为形式,充分展现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良好的精神风貌、严明的组织纪律和强大的战斗力。这是人民警察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培养人民警察意识、规范人民警察行为、强化人民警察团队精神和组织纪律观念、壮大人民警察声威和树立人民警察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
  48.【答案】C。解析:人民警察奖励的等级由低至高依次为: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49.【答案】D。解析:秉公执法.办事公道,其核心就是一个“公”字,即要做到出以公心,不为权势、金钱、私情和其他私利所动,刚正不阿,公正无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在执法办案和办理一切事务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制原则,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
  50.【答案】D。解析:加强教育训练的正规化建设,要规范训练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由以课堂教学为主向以学、练结合为主的转变,实行“战训合一”的训练模式,增强训练的标准化和针对性。
  51.【答案】C。解析:行政处分的种类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52.【答案】C。解析:人民警察义务的特点:①义务主体的特定性;②平等性;③人民警察的义务直接决定于国家的任用行为。人民警察义务主体的特定性,是指人民警察的义务是基于人民警察的职务关系而产生的.因而承担和履行义务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只有人民警察才是这些义务的承受主体。
  53.【答案】B。解析:按《人民警察法》的规定,对受行政处分的人民警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降低警衔、取消警衔。对违反纪律的人民警察,必要时可以对其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的措施。
  54.【答案】B。解析:《五条禁令》规定,严禁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民警违反上述禁令的,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纪律处分。民警违反规定使用枪支致人死亡。或者持枪犯罪的,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撤职;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上一级单位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应引咎辞职或者予以撤职。
  55.【答案】D。解析:古代警察的职能尚未集中于一个统一的专门机关,是由军队、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分别掌管的。
  56.【答案】D。解析:公安行政强制措施主要包括:(1)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有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强制戒毒、收容教养、强制治疗、强制约束等。(2)限制财产权利的行政强制措施,有查封、扣押、冻结等。
  57.【答案】A。解析:治安警察是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人民警察。其主要职责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处理治安案件;管理特种行业;查禁违禁物品;预防犯罪;了解并掌握社会治安动态;预防和处理治安灾害事故;进行治安巡逻;发动群众参加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等工作。
  58.【答案】D。解析:刑事警察的主要职责是:依法进行公开的、秘密的专门调查和运用刑事科学技术,揭露和打击刑事犯罪:运用公开管理手段、秘密力量和群众联防控制社会上的复杂场所,限制和缩小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研究犯罪分子的活动规律,防范刑事犯罪活动。
  59.【答案】B。解析: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加强基层工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治安保卫力量,推广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建立多层次的群防群治网络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全社会的预防和控制犯罪的能力。
  60.【答案】D。解析:国家权力机关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监督主要是对公安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提出议案.要求公安机关报告有关情况,改正错误的、不适当的行为
  61.【答案】D。解析:法制部门执法监督的方式包括:一是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执法程序和制度进行监督:二是对起草、制定的有关执法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及制度、措施进行法律审核;三是对疑难、有分歧、易出问题和各级公安机关决定需要专门监督的案件,进行案件审核;四是组织执法检查、评议;五是组织专项、专案调查;六是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听证、复议、复核;七是进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八是各级公安机关决定采取的其他方式。
  62.【答案】D。解析:公安执法监督的客体或对象:①公安机关;②人民警察。
  63.【答案】B。解析: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审查批准逮捕权,依法审查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是否符合法定的条件,并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从而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实施法律监督。
  64.【答案】C。解析:内部监督是指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之间有着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这种监督主体是公安机关自身,主要有督察监督、法制部门监督以及行政复议和国家赔偿制度等。事后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行为终结之后进行的监督,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事后监督是对执法行为的后果进行的监督,对于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予以纠正和赔偿,具有救济作用。
  65.【答案】C。解析:检察监督制度,是指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依法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遵守和执行法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法律制度。
  66.【答案】D。解析:劳动教养是指“国家劳动教养机关依照劳动教养法规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屡教不改,或者有轻微违法的犯罪行为,不够或者不需要给予刑罚处罚,而又符合劳动教养条件,采取限制自由,进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最高最重的治安行政处罚措施。”
  67.【答案】C。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也就是说,行政拘留的最长期限为不超过二十日。
  68.【答案】A。解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危害性。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必须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产生有害影响的行为。这种关系包括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民的人身权利,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权利以及社会管理秩序。
  69.【答案】C。解析: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内容包括:①对一切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应予以追究。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对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一律平等地适用法律予以追究。平等对待,就是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年龄、职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任何公民均应当得到同等对待,司法机关不得有任何歧视或优待。②对一切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应依法给予保护。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对包括犯罪嫌疑人在内的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都应给予平等的重视和保护。
  70.【答案】A。解析:行政诉讼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行政机关违法、越权和滥用权力,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71.【答案】A。解析:《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所以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72.【答案】B。解析:收容教育,是指对卖淫嫖娼人员集中进行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组织参加生产劳动以及进行性病检查、治疗的行政强制措施。
  73.【答案】A。解析:公安机关执行拘留时,必须出示《拘留证》。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二十四小时以内,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74.【答案】B。解析:《刑事诉讼法》第

Tags: 责任编辑:wildrabbit2010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2年山东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 下一篇2008年江西省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