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2013年12月政法干警热点预测及分析(四十一) ——城镇化建设
2013-12-04 10:19: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2013年最新招考信息:

【学习目标】

1、了解推进城镇化的根本意义。

2、深刻理解我国社会发展阶段中城镇化出现的问题。

3、学会结合城镇化的理论政策解决具体的热点问题。

【背景链接】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这就意味着到2015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由现在的47.5%提高到51.5%,城镇人口数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数。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城镇化最症结的问题,就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那些长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

——温家宝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温家宝

【问题】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二元体制的原因,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镇化区域布局不平衡。东部地区城镇化速度快、水平高,中西部相对滞后、水平差。以2009年为例,东部地区城镇化率达 到57%,比中部地区高12.7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高18.6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差距是造成区域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

第二,城镇化结构不平衡。有三个方面,一是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二是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不平衡不协调。土地的城镇化大大快于人口的城镇化,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土地利用比较粗放。三是人口结构的不平衡不协调。进入城市的主要是农村的青壮年,留下的是老年人、妇女、小孩,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第三,城乡发展不平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城乡二元体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农民公平分享工业化、城镇化成果的制度机制缺失。

第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协调。如果农业现代化的速度长期赶不上城镇化的速度,农产品供给就会出大的问题,从而就会制约城镇化的发展。

【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不仅对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引导人口的合理流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将产生重要影响。

第一,城镇化蕴含巨大内需。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城镇化发展,尤其是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县城的城镇化战略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所在。一是城镇化可以引发消费需求。推进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大批农民进入城市,变农民消费为市民消费。同时,城镇化的发展能够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使农村潜在的消费需求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二是城镇化可以刺激投资需求,有利于加快城镇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文化娱乐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给建筑和房地产市场带来巨大需求,并带动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城镇化能够助推服务业发展。城镇化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以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发展,也能够推动以商贸、餐饮、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型服务业和以金融、保险、物流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

第二,有助农民工三大期盼的实现。“市民梦”、“创业梦”和“安居梦”是当前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十分迫切的三大期盼。农民工虽然进入城市,但仍游离于城市体制之外,这就使得城镇化了的农民工难以市民化,农民工同市民存在着“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的不平等现象。一方面,伴随着农民工的流动,这一队伍也在不断分化,出现了与老一代农民工具有鲜明差异的新生代农民工。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处境是“回不去农村、融不进城市”,他们素质相对较高,也更贴近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但却面临着能力与期望失衡的问题。这是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问题上必须面对的新课题,这些问题需要放入市民化进程中来应对。与“市民梦”紧密相连的是农民工的“创业梦”和“安居梦”,许多农民工经过打工实践,在外开阔了眼界,学会了本领,掌握了技术,拥有了资本,具备了创业的能力。另一方面,住房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在城市实现安居也是农民工十分迫切的需要。对此,城镇化加大县城和县域中心镇建设,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改革中小城市户籍制度,实现进城农民工与市民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的平等权,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市民化,这将有助于农民工的“市民梦”、“创业梦”、“安居梦”的实现。

第三,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状况还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的要素环境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产业与人口的“双转移”成为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机制。当前,农民工流动出现了两个新的趋势。一是东部地区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需要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部一些地区正面临着土地空间、能源资源、人口重负及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问题,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因而对农民工的流向产生重大影响。二是农民工回流创业趋势日益显现。农民工返乡创业直接推动了县城的民营经济发展,使县城能够形成一定的产业支撑,极大地提升县城的经济实力;带动资本等要素向城镇集聚,有效推动当地城镇建设;加速人口向县城集中,扩大当地人口规模。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是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措施】

以农民工市民化为特色的城镇化要围绕三个“中”,即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中小企业来进行。提高城镇化质量,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要紧紧抓住五个环节不放松。

第一,把放开中小城市户籍与农民工市民化作为当前城镇化和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促进区域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与大中小城镇体系合理化。户籍制度改革要立足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进行。对不同类型城市的户籍分类放开,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县城应实行不同的政策。我国中小城市发展相对不足,农村人口流向集中于东部沿海大城市。加快中西部中小城市户籍改革是调节人口流速、流向,引导农民工合理流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最迫切的现实需要。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不可能完全放开,但在中等城市,应该积极放开户籍,小城市更是完全可以放开,县城则要“敞开城门”,让农民“自由进城”。

第二,多渠道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让一部分农民工率先在所在城市市民化的同时,引导农民工向中西部“回归”,让其在户籍所在地县城市民化,帮助农民工实现“市民梦”。对于长期留在城市中的一部分农民工,尤其是那些私营企业主和技能型农民工,他们收入已经相当稳定,完全适应城市生活,可以让其率先在所在城市市民化,获得城市归属感。要通过构建能人回流、要素集聚的体制和机制,在东部地区进行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扶持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引导农民工向中西部“回归”,改变农民工长期“候鸟”型流动方式,避免中西部农民工非家庭迁移带来的诸如“留守儿童”问题等巨大社会代价。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要实现进城农民工与市民的平等权,加快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逐步实现新老居民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的城镇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三,鼓励农民工创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推动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并加快城镇安居工程建设,让进城农民工安居乐业。

一是要把中小城市和县城作为中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重要载体,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就地创业,帮助一批具有创业潜能的农民工实现“创业梦”。要进一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引导新的创业浪潮,鼓励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是要通过给广大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创业能力,增强创业意识,通过有效的融资政策和财政政策保障农民工创业资本供给,降低创业门槛和创业成本,创建各类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提高农民工创业的组织化程度,使更多的打工者成为创业者,让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和就地城镇化引爆农村内需。

三是要推进城镇安居工程建设,完善多层次城镇住房市场体系,加大对以公共廉租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要运用土地、财税、金融等多种政策工具,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形成保障性住房资金来源的多元化。要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保障性住房的覆盖范围,促进城乡住房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四,加强城镇化的科学规划,在继续推动东部城市圈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在中西部地区依托县城和县域中心镇的发展,壮大一批中小城市,实现城镇化的均衡发展。我国城镇化发展要因地制宜,在东部沿海和中西部采取不同的区域城镇化模式。对于东部地区,可以采取以大都市圈为特征的城市化策略,实行组团式的城市结构,通过大都市的辐射能力,直接把周边的小城镇纳入块状的城市圈内。对于中西部地区,通过据点式城镇化,把县城建成具有一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中小城市。依托县城的城镇化要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合理谋划县城科学发展。要根据自身发展潜力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把自身建设目标与特定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本着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等原则,对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利用以及各种建设活动进行综合部署,科学规划。

第五,充分发挥城镇化“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双重动力机制,加大政府对城镇化的财政投入,并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建设,构建政府和民间共同投资的新格局。资金是制约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工创业的一个主要问题。政府在城镇化建设方面要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要促进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的匹配,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的转移支付力度。同时,要推进民营企业在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社会事业建设中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在投资审批、土地、财税扶持方面的公平待遇。要构建政府和民间共同投资的新格局,创新投资模式,通过采取招标、让民间资本直接参与、特许经营等方式构建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建立和完善公共投资带动民间投资的新机制。

【课后练习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由此带来了城市学龄人口急剧增长,加剧了城市教育资源的供求矛盾。自2011年6月中旬起,北京市关停24所农民工子弟小学,大兴、朝阳、海淀近30所打工子弟学校相继收到关停通知,涉及近3万名学生。城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的看法?


If you make a jest, you must take a jest. 爱开玩笑的人,也要经得住别人开玩笑.
Man struggles upwards; water flows downwards.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Tags:事业单位 招聘 考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青海:2013年11月基层政法干警定向..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