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系统开发试题
课程代码:0237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生产日程安排属于( )
A.战略信息处理
B.战术信息处理
C.业务信息处理
D.事务信息处理
2.关于物流、信息流等描述,正确的是( )
A.物流控制信息的流动
B.物流是可逆的
C.信息流是双向的
D.反馈信息不能对管理活动起作用
3.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活动有( )
A.系统规划、可行性研究、新系统逻辑方案提出、系统总体设计
B.系统规划、初步统计调查、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系统总体设计
C.系统初步调查、可行性研究、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新系统逻辑方案提出
D.系统初步调查、现行系统详细调查、新系统逻辑方案提出、系统总体设计
4.数据流图的基本成分有( )
A.数据流、数据加工、决策树、决策表
B.数据流、数据加工、功能模块、外部项
C.数据流、功能模块、数据加工、数据存储
D.数据流、数据加工、数据存储、外部项
5.在基本的数据加工中,决策树适宜于表达( )
A.决策或判断步骤较多的加工问题
B.决策或判断条件较多,各条件又相互组合的问题
C.非结构化决策问题
D.半结构化决策问题
6.从联接形式、可修改性、可读性、通用性等比较,最好的模块内部组合是( )
A.顺序组合
B.功能组合
C.过程组合
D.逻辑组合
7.影响系统可维护性的主要因素为( )
A.可理解性、可操作性和可测试性
B.可理解性、可操作性和可修改性
C.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和可修改性
D.可操作性、可测试性和可修改性
8.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取决于它的规格说明,而系统的规格说明的质量则取决于它的( )
A.正确性、完整性
B.可验证性、一致性
C.正确性、可验证性
D.完整性、一致性
9.CASE软件平台的核心是( )
A.图形功能
B.查错功能
C.中心信息库
D.代码的自动生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1.信息技术的主要支柱是通信技术、________技术和________技术。
12.90年以来,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核心技术包括高速信息传输技术、________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13.在信息化过程中,技术、________和人是信息化生产力的三个重要因素。
14.管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布结构可分为一般分布式结构及________式结构。
15.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包括________的复杂性、________的多样性、建设内容的复杂性、技术手段的复杂性和建设需用资源的密集性。
16.基于系统生命周期概念的结构化方法,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规范的步骤、准则和________。
17.系统规划的工作环境是________环境,________是工作的主体。
18.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技术的进步、________和________必须相互匹配、协调发展。
19.企业系统规划(BSP)法的主要步骤是定义企业目标、________、________、定义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20.系统分析阶段的目标是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________,提出________。
21.系统分析员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桥梁。
22.系统设计的任务是将系统分析阶段提出的逻辑方案转换成基于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的________。
23.结构化方法规定了一系列模块的________原则和技术,提出了结构化设计的基础是模块化。
24.在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原则中,上一阶段只负责为下一阶段工作提供原则和依据,而不规定其怎么做的原则称________、抽象原则。
25.模块之间理想的模块联结是________耦合。
26.一个模块控制的直属下级模块的个数称为模块的________。
27.在一个数据结构R中,如数据元素B的取值由A决定,则我们称B________于A。
28.系统实施的依据是________和________资料。
29.为了避免来自系统内部的差错、故障而采取的保护措施是系统的________。
30.设P是年利润增长额,K是系统初始总投资,则投资回收期T=________。
31.采用原型法开发系统,减少了系统建设的________,减少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的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2.数据词典
33.系统测试
34.工作成果描述标准化原则
35.企业过程
36.系统的可测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