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来源:91 考试网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46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概念的是( ) A.拉斯韦尔 B.施拉姆 C.霍夫兰 D.凡雷尔森 2.内容分析的对象性特征是( ) A.客观性 B.系统性 C.定量性 D.显性内容 3.有本著作认为,任何言论不外乎三种:全部真实、部分真实和全部虚假。这本著作是( ) A.《论出版自由》 B.《论自由》 C.《报刊的四种理论》 D.《空间感的失落》 4.《大众传播:一个社会学的视角》的作者是( ) A.拉斯韦尔 B.赖特 C.拉扎斯菲尔德 D.唐纳德?肖 5.能够使从网上获取信息的操作过程变得异常简单的技术是( ) A.推的技术 B.拉的技术 C.数字化的技术 D.交互式的技术 6.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是( ) A.BBC B.KDKA C.ABC D.NBC 7.最根本的传播控制形态是( ) A.政治控制 B.经济控制 C.受众控制 D.自我控制 8.对《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第一次构成了重大挑战的著作是( ) A.《新闻编辑部的社会控制》 B.《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C.《权力的媒介》 D.《论出版自由》 9.信源的可信性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传播者的信誉,二是( ) A.诚实 B.客观 C.公正 D.专业权威性 10.决定社会信息流量的最根本因素是( ) A.传播环境 B.社会的普遍需求 C.社会文化背景 D.经济状况 11.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中心的代表人物是( ) A.戈尔丁 B.默多克 C.霍尔 D.阿道尔诺 12.提出“双重行动模式”的学者是( ) A.卢因 B.怀特 C.巴斯 D.麦克内利 13.提出S-M-C-R传播过程模式的学者是( ) A.德弗勒 B.丹斯 C.伯洛 D.赖利夫妇 14.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的主要贡献是引入了( ) A.传播单位 B.反馈机制 C.编码 D.译码 15.“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对传播效果的探讨,着眼点是( ) A.认知层面 B.态度层面 C.行动层面 D.舆论层面 16.有些学者认为,传播媒介的“培养效果”主要表现在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这些学者是( ) A.蒂奇诺等 B.格伯纳等 C.艾蒂玛等 D.克莱因等 17.《舆论》是传播学的学术渊源之一,这本著作的作者是( ) A.申农 B.库里 C.李普曼 D.卢因 18.《单面人》的作者是( ) A.霍尔 B.阿道尔诺 C.马尔库塞 D.罗杰斯 19.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学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大学派:传统学派与( ) A.经验学派 B.行政学派 C.批判学派 D.法兰克福学派 20.传播学分支中比重最大的是( ) A.人际传播学 B.群体传播学 C.组织传播学 D.大众传播学 21.麦克卢汉把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传播对象参与程度低的媒介界定为( ) A.时间型媒介 B.空间型媒介 C.热媒介 D.冷媒介 22.《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组成了一首“三步曲”,这首“三步曲”主要涉及( ) A.说明性传播研究 B.传播流程研究 C.使用与满足研究 D.有限效果研究 23.受众的选择性因素是帮助受众避开与自己固有观念不和谐信息的骚扰,保持心理平衡和认识一贯性的机制。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 ) A.认识连贯论 B.实用主义论 C.使用与满足论 D.可获得性论 24.贝雷尔森强调传播是( ) A.信息的共享 B.有意图地施加影响 C.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D.思想的过程 25.1987年英国传播学家麦奎尔在分析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时,新增了一项( ) A.社会接触功能 B.缓解焦虑功能 C.动员功能 D.控制功能 26.控制无关变量最简单的方法是( ) A.保持恒定法 B.效果平衡法 C.消除法 D.匹配法 27.依内容的不同,传播可分为两类:娱乐性传播与( ) A.新闻性传播 B.宣传性传播 C.实用性传播 D.教育性传播 28.按照戈尔丁的观点,知识的传播属于( ) A.短期的预期效果 B.长期的预期效果 C.短期的非预期效果 D.长期的非预期效果 29.以“刺激—反应论”为基础的受众理论是( ) A.个人差异论 B.社会分类论 C.社会关系论 D.人际关系论 30.提出“信息的负熵原理”的著作是( ) A.《通讯的数学理论》 B.《信息与信息系统》 C.《科学与信息论》 D.《数字化生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非语言符号主要有( ) A.身体语言 B.类语言 C.文字 D.艺术 E.方言 32.非随机抽样的形式有( ) A.系统抽样 B.判断抽样 C.偶遇抽样 D.配额抽样 E.机械抽样 33.麦克卢汉的著作有( ) A.《帝国与传播》 B.《媒介通论》 C.《媒介即讯息》 D.《传播的偏倚性》 E.《传播学概论》 34.受众的主要特征有( ) A.广泛性 B.被动性 C.混杂性 D.隐匿性 E.代表性 35.传播过程研究的基本模式有( ) A.社会系统模式 B.控制论模式 C.文字模式 D.线性模式 E.图象模式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5W模式 37.拉扎斯菲尔德 38.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 39.简单随机抽样 40.意见领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