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39.J?皮阿杰理论中的较为重要名词。是指某物体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时,它的物质含量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是不变的。儿童要到8—11岁之间,才能获得守恒概念。 40.在创造发明过程中,是主体以全部精力解决所思所想的问题时,突然引出顿悟,从而解决或导向解决问题的思维状态。 41.形成概念的关键在于各属性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各属性显示的特性。如“左边”、“右边”、“较大”、“较小”,都是用来表示几个相关连事物之间的关系。 42.是未被意识的,对一定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是由于重复某种习惯性的态度、认识方式和行为方式时而产生的。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3.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动力系统,它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等。 人在掌握社会经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总是通过这些内部世界实现的,它是人以不同程度的积极性组织自己的行为,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反应。 44.(1)补色律。凡两色相混合而产生白色或灰色(无彩色),这两色为互补色,如红色和青绿色,黄色和紫色,都能配对而成为互补色。 (2)中间色律。在混合两种非补色时,便产生一种新的介于它们两者之间的中间颜色,如红色和蓝色相混合产生紫色,红色和黄色相混合产生橙色。 (3)代替律。相混合的颜色,都可以由不同颜色混合后产生的黄色或由其他颜色混合而产生黄色,跟蓝色混合,便产生同样的颜色。 45.联想是事物间相互联系和关系的反映,是已建立起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想起与它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一种思想引发出另一种思想。 其表现形式有: 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关系联想。 46.解决问题主要有三种理论 (1)桑代史的尝试错误理论; (2)苛勒的顿悟理论; (3)解决问题的程序研究。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能力差异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差异; (2)能力水平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差异。 研究能力的个别差异的意义: (1)教师掌握学生个别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 (2)以个别差异为依据,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做到人心其才,才尽其用。 七、案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48.环境:是指除基因外,影响基因表现的全部因素,包括在母体内胎儿的环境,出生后物质的、社会的,精神文化环境。 狼孩依靠母体生存并发展,成为独立的人并在不断生长、发育。(发现狼孩后,可分出性别及估计年龄。) 但由于某种原因她们由狼哺育,由于脱离社会生活,人性(人的心理生活的内容及水平)得不到发展,智力受到损害(案例中的种种表现) 这种孩子回到人类社会,由于他们错过了早期教育的机会(研究证明,从初生到4岁是人的智力发展的决定时期,丰富的环境刺激对儿童智力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社会性交往。)他们就很难发展到正常人的智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