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档案文献编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778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当代著名史学家戴逸指出,档案与其他史料相比,具有三个显著特点:直接性、丰富性、_____________。
2.档案文献是档案文献工作的_____________。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档案文献编纂就是编纂档案文献。
3.出版档案文献在_____________下可以成为进行国内、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方式。
4.我国史学史上的许多宏篇巨著都是以较扎实的_____________为基础。
5._____________是指编者对选入的档案文献正文不做任何更改、说明的出版形式。
6.查找的组织分工,可以按_____________反映的内容,把涉及时间较长,问题较多的题目,分成几个较短的时期或几个问题,分组查找。
7.集体研究,_____________;主编统一各观点,最终决定材料弃取;将已选档案登录。上述为选材的具体方法。
8.伪误档案的产生,主要有三种情况:档案在形成时存在内容不实、_____________、假托的档案及经过篡改的档案。
9.档案文献加工应坚持_____________、求实原则、慎改原则、标注原则。
10.档案原件上的来源:91考试 网_____________,一般是受文者在阅读文件时所加,表达了受文者对本文件的意见或态度。
11.档案文献汇编体例之一,按照汇编题目包括的几个_____________,设类编排档案文献。
12.编写内容注释的程序,第三步为内容注释_____________的编写。
13.档案文献之间的联系是多方面的,所谓_____________,是指通过排列档案文献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历史联系。
14.汇编内参考书目,主要收录与本汇编题目有关的_____________期刊、文章、档案资料等。
15.编者对稿件进行技术审核,要注意每页底稿上的文字、_____________、加工符号,是否都书写工整,不会发生歧义。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2分)
1.学者( )为《论语》中“文献”一词作注曰:“文,典籍也;献,贤也。”
A.朱熹
B.马端临
C.司马光
D.杨宾
2.( )发起的由中国史学会组织编纂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是建国后史学界编纂的第一部大型资料书。
A.沈兼士
B.罗尔纲
C.陈垣
D.翦伯赞
3.《遵义会议文献》属( )选题。
A.人物角度
B.机关角度
C.团体角度
D.特定历史事件角度
4.清人张之洞认为善本之义有三:一、足本,二、精校,三、( )。
A.抄本
B.写本
C.重刊本
D.旧本
5.选材一般可以分为初选、复选、( )三个步骤。
A.粗选
B.首选
C.定选
D.精选
6.考订档案作者情况属( )范围。
A.时间考订
B.避讳考订
C.外形考订
D.内容考订
7.以他书校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此称( )。
A.本校法
B.理校法
C.他校法
D.对校法
8.“将来自应归股东〔东〕公举”,六角号内为( )。
A.衍文
B.夺文
C.倒文
D.污损残缺字
9.对《筹笔偶存》中史料,编者只按时间顺序排列,此称( )。
A.设类编排
B.不设类编排
C.单层设类编排
D.多层设类编排
10.要遵守( )的划分规则,同一级类别必须按同一根据划分,不能按不同根据划分。
A.科学归类
B.历史规律
C.辩证逻辑
D.形式逻辑
11.( )仅列出人名和其所在页次,不加任何解释语。
A.普通人名索引
B.详细人名索引
C.简要人名索引
D.著名人名索引
12.二人合作进行校对,即一人朗读底稿,一人边听边看校样,此为( )。
A.折校法
B.点校法
C.读校法
D.通读法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宁多勿漏
2.有疑有答的材料
3.考订中的“内证”
4.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