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位于终末池处的肌膜和基膜,在两条终末池之间呈漏斗状内陷,形成与肌纤维相垂直的横行细管,叫横小管,简称T小管。T小管和神经冲动的传导有关。 2.肱骨下端,内上髁的后下方有一浅沟,称为尺神经沟,有尺神经通过。 3.为关节囊滑膜层与关节软骨之间所围成的窄隙,内含有少量滑液。关节腔密闭呈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性有一定作用。 4.肺内侧面对向纵隔,此面中央为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 5.在同侧胸锁关节的后方,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而形成的夹角称之,是淋巴导管注入的部位。 6.是位于视网膜后部视神经盘颞侧3.5mm处的黄色区域,其中央凹陷称为中央凹,是感光最敏锐的部位。 7.硬脑膜内、外两层分离处,构成流通静脉血的硬脑膜窦。窦壁内面衬有一层内皮细胞,但壁内无平滑肌,故无收缩性,因此硬脑膜窦损伤时出血较多。 8.在延髓和脑桥的背侧面,第四脑室底全体呈菱形,略凹陷,故称菱形窝。它的上外界为小脑上脚,下外界由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及小脑下脚共同构成。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小淋巴细胞在淋巴细胞中最多见,直径6-9μm,在瑞特染色的血涂片上,小淋巴细胞核一般为圆形,常呈现小的凹陷,胞质甚少,仅在核周有一窄带,呈明亮的蔚兰色,胞质和核的比例为1∶9。小淋巴细胞可根据淋巴细胞发生部位、表面特性、寿命的长短和免疫反应的不同,可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类群,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 2.斜方肌:全肌收缩牵引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可下降肩胛骨。 胸大肌:使肱骨内收和内旋,若上肢固定可上提躯干。 三角肌:使肩关节外展。 胸锁乳突肌:两侧收缩、头向后仰;单侧收缩,使头歪向同侧,面转向对侧。 3.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延伸至左季肋区,肝的上界基本与膈穹一致,右侧高于左侧,一般在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在前正中线平剑突与胸骨体相接处,至左锁骨中线止于第5肋间隙,肝的下界在右侧与右肋弓下缘一致,至右侧第8、9肋软骨结合处离开肋弓,斜向左上方,经左侧第7、8肋软骨结合处进入左季肋区,连于肝上界的左端。小儿肝脏下缘可低于右肋弓下缘,但不超过2厘米。 4.心传导系由特殊的心肌纤维组成,它能产生兴奋和传导冲动,维持正常节律。它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之间心外膜深面的窦房结,是心自动节律性的发源地;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右侧的心内膜深面,它发出房室束行于室间隔上部分为左、右束支,沿室间隔左、右侧的心内膜深面下行,最后以浦肯野氏纤维网,连于心室肌纤维。 六、综合题(6分) (1)眼神经和面神经。 (2)左侧眼神经受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