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的条件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之。 2.是指在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出气体,分别记录第1、2、3秒末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3.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4.喉腔内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间的裂隙称为声门裂。是喉腔中最狭窄的部位。 5.视神经盘颞侧(外侧)约3.5mm,有一黄色小区称为黄斑,黄斑的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是视网膜感光最敏锐的部位。 6.大脑内侧面紧靠胼胝体上方由前而后,由扣带回,海马旁回和钩环绕于大脑与间脑的边缘处称边缘叶。 五、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促可逆、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 产生原理: 1)去极相——钠通道开放,Na+内流,达Na+平衡电位 2)复极相——钠通道关闭,K+通道激活开放,K+外流 2.1)盐酸:(1)激活胃蛋白酶原;(2)使蛋白质变性;(3)杀灭细菌;(4)引起促胰液素释放;(5)造成酸性环境。 2)胃蛋白酶原:激活后成为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成为蛋白月示和蛋白胨 3)粘液:润滑和保护作用 4)内因子:促进回肠吸收维生素B12 3.椎体间连结:椎间盘,位于上、下相邻椎体之间,由外周的纤维环和内部髓核两部分构成。 前纵韧带位于椎体前面,自枕骨大孔前缘至第1或2骶椎体 后纵韧带位于椎体后面(椎管前壁上),起于枢椎,终于骶管前壁 椎弓间的连结:关节突至节○一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 黄韧带(弓间韧带)是连结相邻椎弓之间的韧带 棘间韧带连结于各棘突之间 4.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 内囊前肢(前脚)位于尾状核、豆状核之间 内囊后肢(后脚)位于豆状核、背侧丘脑之间 内囊膝位于前、后肢相接的弯曲处。 经过纤维:前脚:额桥束 膝部:皮质核束(皮质脑干束) 后脚: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丘脑中央辐射,丘脑上辐射 视辐射 听辐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