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0303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代谢和排泄过程合称为_____________,代谢主要在_____________进行;此外,_____________也是重要的代谢部位。
2.大多数药物在消化道内的吸收都是以_____________机制通过生物膜的,生物膜_____________形。
3.影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及制剂因素包括: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方面。
4.肌肉注射的药物先经_____________扩散,再经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进入血液循环。
5.眼部给药的常用剂型较多,其中起效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起效最慢的是_____________。
6.皮肤给药的主要屏障是_____________,眼部给药主要屏障是_____________。
7.药物代谢产物的极性一般比原药物_____________,且代谢后活性_____________;但个别例外。
8.药物排泄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_,但通过_____________排泄也是主要的消除途径;一般药物在体内以代谢产物形式排泄,也有的药物以_____________排泄。
9.按隔室模型的划分,骨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划分为周边室。
10.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指标全面地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 )属于剂型因素。
A.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 B.制剂处方与工艺
C.A、B均是 D.A、B均不是
2.多肽类药物以( )作为口服的吸收部位。
A.十二指肠 B.盲肠
C.结肠 D.直肠
3.血流量可影响药物在( )的吸收。
A.胃 B.小肠
C.大肠 D.均不是
4.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 )。
A.25/1 B.1/25
C.1 D.无法计算
5.多晶型中以( )有利于制剂的制备,因为其溶解度、稳定性较适宜。
A.稳定型 B.亚稳定型
C.不稳定型 D.A、B、C均不是
6.口腔粘膜给药时,全身作用常采用什么剂型?( )
A.舌下片 B.粘附片
C.贴膏 D.A、B、C均是
7.对洋地黄毒甙的代谢起诱导作用,对甲苯磺丁脲起抑制作用的是( )。
A.保泰松 B.苯巴比妥
C.苯妥英钠 D.氨基比林
8.清除率表示从血液或血浆中清除药物的速率或效应,并不表示被清除的( )。
A.药物量 B.血液量
C.尿量 D.血浆量
9.下列模型中,哪一项属于多室模型?( )
10.血药浓度变化率与波动百分数的不同是以( )为基础。
A.稳态最低血药浓度 B.稳态最高血药浓度
C.稳态血药浓度 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哪些给药途径经过组织到达血液?( )
A.静脉注射 B.肌肉注射 C.皮下注射
D.透皮给药 E.直肠给药
2.主动转运与促进扩散的共同点是(  来源:91考试网; )。
A.需要载体 B.不需要载体 C.有饱和现象
D.有部位特异性 E.不消耗机体能量
3.影响口腔粘膜给药的因素有( )。
A.给药部位 B.唾液分泌量 C.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
D.药物的分子量 E.剂型
4.肺部给药的剂型常是( )。
A.气雾剂 B.喷雾剂 C.粉末吸入剂
D.溶液剂 E.胶囊剂
5.通过粘膜吸收的给药途径有( )。
A.注射给药 B.皮肤给药 C.直肠给药
D.鼻腔给药 E.口腔给药
6.如何通过药剂学途径增加药物的淋巴转运?( )
A.将药物修饰成仍具有原来生物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
B.将药物修饰成无原来生物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
C.利用脂质体、微球、毫微粒、复合乳剂等载体制剂
D.利用缓释控释制剂
E.利用经皮吸收制剂
7.目前已知的结合剂很多,主要有( )等。
A.葡萄糖醛酸 B.葡萄糖 C.硫酸
D.甘氨酸 E.醋酸
8.在药效动力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可通过以下哪些方式改变其药理效应?( )
A.在受体部位进行竞争 B.作用于不同的受体
C.作用于同一受体 D.改变受体部位的其它成分
E.影响不同部位的生理系统
9.关于重复给药时体内药物量的蓄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稳态平均血药浓度与第1次给药平均血药浓度的比值表示蓄积的程度
B.常用稳态血药浓度与第1次给药的平均血药浓度的比值表示蓄积的程度
C.达到稳态时,体内蓄积量保持一个定值
D.药物的体内蓄积量随给药次数和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E.蓄积因子大小反映药物蓄积程度,与消除速率常数和剂量间隔时间有关
10.生物等效性评价是对求得的生物利用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血药浓度法的评价参
数是( )。
A.生物半衰期 B.表观分布容积 C.AUC
D.Cmax E.T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