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吸收 2.首过效应 3.清除率 4.肠肝循环 5.生物等效性 五、简答题与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生物药剂学中讨论的生物因素并举例说明。 2.比较血药浓度法和尿药浓度法求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优缺点。 3.计算题:某药物具有单室模型特征,体内药物按一级速度过程清除。其生物半衰期为2h,表观分布容积为20L。现以静脉注射给药,每4小时一次,每次剂量为500mg。 求:该药的 (1)蓄积因子 (2)第2次静脉注射后第3小时时的血药浓度 (3)稳态最大血药浓度 (4)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mospagebreak} B卷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主动转运 2.肠肝循环 3.一级速度过程 4.药剂等效性 5.达坪分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除血管外给药外,药物都经过___________过程,药物的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过程合称为消除。 2.大肠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3.药物在体内分布后的血药浓度与药理作用有密切关系,决定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4.肾小管分泌是___________过程,其分泌的药物主要为___________。 5.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程度可用___________反映。 6.根据剂型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口服液体制剂中起效最快的是___________,口服固体制剂中起效最快的是___________。 7.气雾剂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非口服给药。 8.隔室是根据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来划分。 9.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尿药数据法和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生理因素不包括( ) A.种族差异 B.性别差异 C.年龄差异 D.药物理化性质 2.多肽类药物的吸收部位是( ) A.胃 B.小肠 C.结肠 D.直肠 3.淋巴系统对哪一药物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 ) A.脂溶性药物 B.水溶性药物 C.大分子药物 D.小分子药物 4.弱酸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大小与pH大小的关系是( ) A.随pH增加而增加 B.随pH减少而增加 C.与pH无关 D.视具体情况而定 5.影响口腔粘膜给药制剂吸收的最大因素是( ) A.酶 B.粘膜损伤和炎症 C.pH和渗透压 D.唾液的冲洗 6.既是药物的主要吸收途径,又是药物渗透的主要屏障的是( ) A.角质层 B.毛发与毛囊 C.皮脂腺 D.汗腺 7.血脑屏障可有效地阻挡哪类药物进入脑组织?( ) A.脂溶性和非极性药物 B.水溶性和极性药物 C.中性药物 D.强酸、强碱性药物 8.微粒体酶系主要存在于( ) A.肝细胞 B.血浆 C.胎盘 D.肠粘膜 9.盐类(主要是氯化物)可从哪一途径排泄?( ) A.乳汁 B.唾液 C.肺 D.汗腺 10.肠肝循环发生在哪一排泄中?( ) A.肾排泄 B.胆汁排泄 C.乳汁排泄 D.肺部排泄 11.胆汁由哪一器官分泌?( ) A.十二指肠 B.胆囊 C.肝 D.胃 12.静脉滴注经3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 ) A.94% B.88% C.75% D.50% 13.血管外给药多剂量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是( ) A.Cn= B.Cn= C. D. 14.关于治疗药物监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治疗药物监测的理论基础是临床药理学 B.治疗药物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血药浓度分析技术和临床药理学 C.开展治疗药物监测的先决条件是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 D.治疗药物监测的英文简称是TI 15.关于生物等效性,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A.两种产品在吸收的速度上没有差别 B.两种产品在吸收程度上没有差别 C.两种产品在吸收速度与程度上没有差别 D.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相同剂量的药剂等效产品,它们的吸收速度与程度没有显著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