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0288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生物致癌因素最常见的是:_____________。
2.环境臭氧层破坏出现空洞与人类大量使用_____________类化合物有关。
3.WHO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
4.蛋白质的消化率是指_____________。
5.铅中毒诊断必需根据_____________进行综合分析诊断。
6.苯的慢性毒作用主要为_____________。
7.对于计量资料的描述包括平均数和离散程度两个方面,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常见统计学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8.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抽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9.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方法。
10.实验设计要严格遵循三个原则,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原则。
11.在实验性研究中双盲法观察是指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引起( )中毒的食物种类主要有:奶、肉、蛋及其制品。特别是奶制品如奶油蛋糕、冰淇淋等。
A.沙门氏菌 B.副溶血性弧菌
C.葡萄球菌 D.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2.由于长时间接触强噪声,内耳的感音器官发展成器质性退行性病变,进一步形成听力损伤,发展到日常语言交谈出现困难时,即形成( )。
A.听觉疲劳 B.爆震性耳聋
C.噪声性耳聋 D.听觉适应
3.标准误越大,则表示此次抽样得到的样本均数( )。
A.系统误差越大 B.可靠程度越大
C.抽样误差越大 &nbs来源:91exam.orgp;D.离散程度越大
4.两个样本率经统计学检验,p<0.05,则说明( )。
A.两个样本率判别很大 B.两个总体率差别很大
C.两个总体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D.两个总体率差别不大
5.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程度的大小宜采用( )。
A.变异系数 B.方差
C.极差 D.标准差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30分)
1.生物富集
2.碘缺乏病
3.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
4.干性脚气病
5.工作有关疾病
6.迟发性脑病
7.矽肺
8.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9.健康促进
10.氟斑牙(斑釉齿)
11.病死率
12.归因危险度
13.筛检
14.传染源
15.描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