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词语解释题(每词语0.5分,共10分)1.三部同归,文多重复,错互非一。
同归: 错互:
2.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
究竟: 渊海:
3.诘其所习,大率知其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鲜有通贯者。
所以: 鲜:
4.子足不妄履而山不遇毒者,皆我之得职也。
履: 得职:
5.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良家子: 用:
6.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
重: 裁慎:
7.稍长,从乡先生治经,为举子业。
治: 举子业:
8.遂赋工属役,民不扰而工已竣。
赋: 属役:
9.目惑玄黄,耳务淫哇。
玄黄: 淫哇:
10.过矣!即或衰年无俚,有此附会。
无俚: 附会:
五、今译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方书虽有使佐畏恶之性,而古人所未言,人情所不测者,庸可尽哉?
2.承其后者又不能阐明其意,裨补其疏。而下士闻道若张景岳之徒,方且怪而訾之。
3.近仆自淮南携累而东归也,奔走水陆之艰,触冒霜露之惨,既抵而俱病焉,盖老稚数口无免者。呻吟咿嘤,僵卧满室,汤粥之奉不时,恤问之友不至,相视目兮然为沟壑矣。
4.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5.谬工之治病,实实虚虚,其误人之迹常著,故可得而罪也。唯庸工之治病,纯补其虚,不敢治其实,举世皆曰平稳,误人而不见其迹。
六、阅读理解题(阅读短文并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每词语1分,共10分)
1.气一耳,以其行于脉外,则曰卫气;行于脉中,则曰营气;聚于胸中,则曰宗气。名虽有三,气本无二。气与血并根柢于先天,而长养于后天。《经》谓营气出于中焦,又谓心生血,不过以胃受谷气,蒸化成血,血色之赤 ,禀于心火为言耳。要之,血既天一之水,气为坎中之阳,同根于肾,无歧出也。
以: 根柢: 要:
天一: 歧:
2.生气通乎天,是以苍天之气清净,则人之志意亦治。人能顺此清净之气,而吾身之阳气外固,虽有贼邪,勿能为害,此因四时之序而能调养者也。人传运其精神,餐服苍天之清气,以通吾之神明。
乎: 治: 固:
因: 通:
七、标点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
1.虚劳日久诸药不效而所赖以无恐者胃气也盖人之一身以胃气为主胃气旺则五脏受荫水精四布机运流通饮食渐增津液渐旺以至充血生精而复其真阴之不足古人多以参苓术草培补中宫而虚劳脾薄胃弱力不能胜即平淡如四君子皆不能用舍此别无良法也然立法贵于无过之地非但脾家不用参芪即肺肾两家亦有难用二冬二地者所以新定补脾阴一法也不然甘温补土又不可恃更将何所恃哉惟选忠厚和平之品补土生金燥润合宜两不相碍也理脾阴一法扶脾即所以保肺保肺即所以扶脾
2.逆苍天清净之气则九窍内闭肌肉外壅卫外之阳气散解此不能顺天之气而自伤以致气之消削盖人气通乎天逆天气则人气亦逆矣人之阳气又当如天与日焉若失其所居之位所运之机则短折其寿而不能彰著矣夫天气清净光明者也然明德惟藏而健运不息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天之藏德不下故人之阳气亦因而居上天之交通表彰于六合九州之外故人之阳气所以卫外者也夫阳气生于至阴由枢转而外出风寒之邪皆始伤皮毛气分是故因于寒而吾身之阳气当如运枢以外应阳气司表邪客在门故起居如惊而神气乃浮出以应之神气神藏之阳气也莫仲超曰按伤寒始伤皮毛气分得阳气以化热热虽盛不死此能运枢而外应者也如太阳病发热头疼脉反沉当救其里此神气不能运浮于外故急用干姜附子以救在里之阳气而外出焉夫在天阴寒之邪借吾身之阳气以对待故因于寒者欲其阳气如此而出所谓阳因于上卫外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