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词语解释题(每词语0.5分,共10分)1.遂令末学,昧于原本,互滋偏见,各逞己能。
末学: 原本:
2.予观越人艺茶畦稻,一沟一陇之异,远不能数步。
越人: 畦:
3.抑工于医者未必工于文,词不能达意,遂置而不讲欤?
工: 讲:
4.然中有毒,须其疾瘳而止,过当则伤和,是以微其齐也。
和: 微:
5.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得。
楫: 容与:
6.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就败。
降志: 钦:
7.明堂阙庭,尽不见察。
明堂: 见:
8.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删: 备:
9.疑似之秋,岂可纷纭之错乱。 秋: 纷纭:
10.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
绮罗: 顾眄:
五、今译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由是遍索两经,先求难易,反复更秋,稍得其绪。然后合两为一,命曰《类经》。
2.戚固寒士,余以不便明言,特赠二金,惟令安养,时已秋半。及霜寒木落,往探之,而病已痊。
3.盖其遇病施治,不胶于古方,而所疗则中。然于诸家方论,则靡所不通。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
4.臣幼苦羸疾,长成钝锥。唯耽嗜典籍,奋切编摩,纂述诸家,心殚定。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窃加订正。历岁三十,功始成就。
5.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识,譬犹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途,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
六、阅读理解题(阅读短文并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每词语1分,共10分)
1.天下有治法不误,而始终无效者,此乃病气深痼,非泛然之方药所能愈也。凡病在皮毛荣卫之间,即使病势极重,而所感之位甚浅,邪气易出。至于脏腑筋骨之痼疾,如劳怯、痞隔、风痹、痿厥之类,其感非一日,其邪在脏腑筋骨,如油之入面,与正气相并。病家不知,屡易医家;医者见其不效,杂药乱投,病日深而元气日败,遂至不救。不知此病,非一二寻常之方所能愈也 。今之集方书者,如风痹大症之类,前录古方数首,后附以通治之方数首,如此而已。此等治法,岂有愈期?必当遍考此病之种类,与夫致病之根源,及变迁之情状,并询其历来服药之误否,然后广求古今以来治此症之方,选择其内外种种治法,次第施之,又时时消息其效否,而神明变通之,则痼疾或有可愈之理。
泛然: 易: 夫:
次第: 消息:
2.阳气者,若天与日。因而上者也。伤于湿者,下先受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阴湿之邪,上干阳气而冒明,故首如裹也。湿伤阳气,则因阳而化热矣。阳气者,柔则养筋,阳气伤而不能荣养于筋,故大筋短,小筋弛长。盖大筋连于骨节之内,故郁热而短;小筋络于骨肉之外,故因湿而弛长。短则缩急而为拘挛,长则放纵而为痿弃。
上: 干: 冒:
柔: 痿弃:
七、标点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
1.余 闻 上 古 之 人 春 秋 皆 度 百 岁 而 动 作 不 衰 者 今 时 之 人 年 半 百 而衰 者 时 世 异 耶 人 将 失 之 耶 岐 伯 对 曰 上 古 之 人 其 知 道 者 法 于 阴 阳 和 于 术 数 食 饮 有 节 起 居 有 常 不 妄 作 劳 故 能 形 与 神 惧 而 尽 其 天 年 度 百 岁 乃 去 今 时 之 人 则 不 然 也 以 酒 为 浆 以 妄 为 常 醉 以 入 房 以 欲 竭 其 精 以 耗 散 其 真 不 知 持 满 不 时 御 神 务 快 其 心 逆 于 生 乐 起 居 无 节 故 半 百 而 衰 也 夫 上 古 圣 人 之 教 下 也 皆 谓 之 虚 邪 贼 风 避 之 有 时 恬 澹 虚 无 真 气 从 之 精 神 内 守 病 安 从 来 是 以 志 闲 而 少 欲 心 安 而 不 惧 形 劳 而 不 倦 气 从 以 顺 各 从 其 欲 皆 得 所 愿
2.阳 气 者 外 卫 于 皮 肤 充 塞 于 四 体 若 天 气 之 运 用 于 六 合 九 州 之 外而 为 阴 之 固 也 如 汗 出 而 止 半 身 沮 湿 者 是 阳 气 虚 而 不 能 充 身 遍泽 必 有 偏 枯 之 患 矣 如 汗 出 见 湿 湿 热 郁 于 皮 肤 之 间 则 生 痤 痱 矣高 粱 厚 味 也 味 厚 伤 形 气 伤 于 味 形 气 伤 则 肌 腠 虚 矣 高 梁 所 变 之热 毒 逆 于 肉 理 而 多 生 大 疔 盖 肤 腠 虚 而 热 毒 乘 之 有 如 持 虚 之 器 而 受 之 也 劳 汗 当 风 寒 湿 薄 于 皮 肤 之 间 则 为 皴 为 痤 矣 夫 皴 与 痤痱 乃 血 滞 于 肤 表 之 轻 证 盖 言 阳 气 外 卫 于 皮 肤 之 间 为 邪 所 薄则 淡 渗 于 皮 毛 之 血 而 为 病 矣 故 曰 汗 出 偏 沮 使 人 偏 估 者 言 阳 气 之若 天 与 日 宜 普 遍 于 九 州 也 乃 生 痤 痱 寒 薄 为 皶 者 言 阳 气 之 外 卫而 在 于 皮 毛 之 间 也 高 粱 之 变 足 生 大 疔 者 言 阳 气 之 通 会 于 腠 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