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真题(完整word版)(二)
2015-02-20 17:46: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并说明对或错的理由。

  11.小学语文姓“小”,它的内容比较简单。因此,比之中学,在小学里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对专业的要求会降低些。

  1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汉语拼音具有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三项功能。

  13.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说,识字与写字教学的难点是字形的识记和书写。

  14.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语文中年级的阅读教材开始不太注重图像系统的设置。

  15.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课文内容的选择体现了儿童发展本位的课程理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6.简述低年级苏教版识字课文的呈现方式。

  17.简述小学语文教师的自我知识包括的内容。

  18.简述小学语文中年级口语交际评估常见的方法及其内容。

  19.简述高年级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修改文章的主要策略。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0.试述高年级单篇课文的教学中将教学内容结构化的有效策略。

  21.中年级的习作较低年级的写话而言有了哪些变化,教学设计时应如何体现这种变化,试述你的观点。

  22.2000年之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一直把分段、归纳段意和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高年级阅读能力训练的中心,而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则将之转换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请具体分析这种变化及其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完成23—24题:

  二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片段

  在品读《守株待兔》第二自然段中“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于是,就乐滋滋地走回家去”这一句时,教者引导同学们作了如下的词句比较:

  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

  他乐悠悠地走回家去。

  师:“乐滋滋”与“乐悠悠”在字形上有什么区别?

  生:“乐滋滋”的“滋”是三点水旁,“乐悠悠”的“悠”是心字底。

  师:从这两个ABB式的形容词不同的形旁你能推断出它们不同的词义吗?

  生:“乐悠悠”的“悠”是心字底,说明心里高兴,很悠闲自得的样子;而“乐滋滋”的“滋”是三点水旁,与水有关系。

  师:这里的“水”会是什么水呢?想象,种田人白捡了这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乐得有滋有味的,看着看着,这时什么流出来了?

  生:口水流出来了。

  师:“滋”是指滋味,有滋味了就会流口水,“滋滋”连用说明——

  生:说明口水流得很长。

  师:说得好。那么,是用“乐滋滋”好还是用“乐悠悠”好呢?同桌的同学讨论一下,要注意联系前后文来理解。

  生1:因为前面写他:“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这个野兔不但是“白捡”的,而且是“又肥又大”的,想到马上就可以煮着吃了,所以口水就流了出来,因此,课文里用“乐滋滋”这个词好。

  (先后有三位学生发言,大意相同,而且都能联系“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这一句来品味“乐滋滋”这个词。)

  师:说得真好!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是因为他——

  生:“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师:因为它“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所以他才——

  生:“乐滋滋地走回家去。”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幻灯片中有关读写例话的语词:

  阅读时要注意词语之间的联系,写作时要选择有联系的词语。

  师:词语理解了,能够读出它馋涎欲滴的情态吗?

  生1:(读)“他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于是,就乐滋滋地走回家去。”(读得较平淡)

  师:他读得怎样?(生:平淡)要读好这句话,关键是要读好“又肥又大”和“乐滋滋”这个词。特别是读“乐滋滋”这个词,要使人仿佛看到他的口水流出来一样。谁再来读读?

  生2:(读得稍好,前一“滋”重读拉长,后一“滋”比较轻短。)

  师:读得怎样?是不是流出一点口水?(众生笑,认可)还有哪位同学读,看看能不能让人听起来口水流得比这位同学的还要长。

  生3:(读得更好,前一“滋”重读拉得更长。)

  师:(打趣地)哟——口水流出有一尺长啦。(众大笑)

  23.运用语文教学的相关理论评析案例。

  24.以本案例为例,试述小学语文低年级词语教学的策略。

Tags:自学考试 历年真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全国2012年7月自学考试教育学(一..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