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05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本)》试题 (精美word版)(二)
2012-11-21 14:12:4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请回答:A.这段文字中,“彼”和“我”的态度和结果构成什么关系?作者通过这种关系来说明什么?

  B.文中“我”的几种不同情况构成什么关系?作者通过这种关系来说明什么?

  C.这段文字总体上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7.阅读《背影》中最后一段文字: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请回答:A.概括这段描述的中心旨意。

  B.文章结尾的家境描写与开头相呼应,有什么表现作用?

  C.这里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揭示父亲晚年的心境?

  38.阅读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请回答:A.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B.关联上下片的句子是哪一句?

  C.为什么说下片抒情笔法委婉曲折?

  39.阅读巴金《秋夜》中的一段:

  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眩目的光。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个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

  请回答:A.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先生(鲁迅)怎样的感情?

  B.开头三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C.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40.阅读杜运燮诗歌《山》的开头四句:

  来自平原,而只好放弃平原;根植于地球,却更想植根于云汉;茫茫平原的升华,它幻梦的形象,大家自豪有他,他却永远不满。

  请回答:A.这四句诗赞美了怎样的精神?

  B.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C.写出其中两组具有矛盾对立性质的概念或事物。

  五、作文(30分)

  41.庄子《秋水》中的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因而“欣然自喜”,当看到“不见水端”的大海之后,才望洋兴叹道:“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请以《眼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Tags:自学考试 历年真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全国2012年1月自考大学语文试题 .. 下一篇全国2012年7月自学考试《大学语文..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