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出师表》
32.语境义
33.路引
34.呈转性请示
35.会议纪要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汉代诏书的形成途径。
37.简述明清时期题本与奏本的主要区别。
38.概述画行制度的发展线索。
39.民国时期,“咨”的用途有哪几种?
40.简述决定的类型及使用权限。
六、分析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析《除肉刑制》一文的写作动因及社会意义。
除肉刑制
制诏御史:
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而民弗犯,何治之至也!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之薄而教不明与?吾甚自愧。故夫训道不纯而愚民陷焉。《诗》曰:“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亡繇至,朕甚怜之。
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
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及令罪人各以轻重,不亡逃,有年而免。具为令。
42.试述批示与批复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