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全国2006年10月自考美育基础试题 (完美word版)(一)
2013-01-30 06:46: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育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4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是______美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
A.梁启超  B.鲁迅
C.蔡元培  D.王国维
2.心理学(特别是审美心理学)是美育理论研究的(     )
A.基础  B.科学依据
C.具体运用  D.归宿
3.德国美学家康德将人的心理分为三个方面,即(     )
A.真、善、美  B.感性、理性、知性
C.知、情、意  D.理、事、情
4.青色、蓝色被人们称为(     )
A.冷色  B.静色
C.哀色  D.暖色
5.美育的显著特点是(     )
A.形象性  B.愉悦性
C.自由性  D.寓教于乐
6.追求善体现在人的(     )
A.宗教活动中  B.道德活动中
C.生产活动中  D.审美活动中
7.寓教于乐的著名论点是______中提出来的。(     )
A.席勒在《美育书简》 B.奥古斯丁在《忏悔录》
C.亚里士多德在《诗学》 D.贺拉斯在《诗艺》
8.美育学产生于(     )
A.古代  B.中世纪
C.现代  D.近代
9.正因为审美愉悦有其生理基础,才使之具有了(     )
A.差异性  B.共同性
C.相对性  D.可感性
10.文明与自由之间(     )
A.呈正比例关系  B.呈反比例关系
C.互不相关  D.相互敌对
11.在家庭美育的实施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家庭的经济条件  B.父母的文化修养
C.儿童的智力水平  D.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12.______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
A.黑格尔  B.席勒
C.马克思  D.歌德
13.美育的媒介是指(     )
A.传播艺术品的媒体  B.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
C.联系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中介 D.美育的设施和机构
14._____是以形状来表达某种象征意义的艺术。(     )
A.雕塑  B.绘画
C.时装表演  D.建筑
15.通感是指人的感觉的(     )
A.分离现象  B.整合现象
C.挪移现象  D.变异现象
16.技术功能美的核心是(     )
A.物我合一  B.物我两忘
C.物为我用  D.我为物用
17.“环肥燕瘦”说明了审美观的(     )
A.时代性  B.民族性
C.个体性  D.社会性
18.______最突出地体现了审美直觉感受力的创造性。(     )
A.审美知觉力  B.审美想像力
C.审美领悟力  D.审美态度
19.只是到了______,少儿才形成了严格意义上的美感。(     )
A.学龄期  B.学龄晚期
C.学前晚期  D.少年期
20.学校美育的形成以_______为主。(     )
A.课堂教学的美育  B.课外活动的美育 
C.校园美化  D.教师审美素养
21.教师形象美包括仪表美、教态美和(     )
A.人格美  B.语言美
C.生活审美化  D.服饰美
22.提出“美育的基础立在学校”的是(     )
A.徐特立  B.鲁迅
C.蔡元培  D.梁启超
23.______指出:“会听并且能理解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舍此,便不能想像有完善的教育。”(     )
A.别林斯基  B.苏霍姆林斯基
C.席勒  D.贝多芬
24.创造力是一种合力,它的核心因素是(     )
A.创造性思维  B.创造性想像
C.灵感  D.直觉
25.______在美育和德育之间架起桥梁,使二者相通。(     )
A.审美活动 &nb来源:91exam .orgsp;B.教育活动
C.想像活动  D.情感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在席勒看来,人要实现“人格的完整”,必须经历三个发展阶段,这就是(       )
A.自然(感性)状态阶段 B.审美状态阶段
C.游戏冲动阶段  D.理性状态阶段
E.道德判断阶段
27.柏拉图主张人在7岁前的教育主要是(       )
A.音乐的教育  B.儿童游戏的教育
C.儿歌和摇篮曲的教育 D.数字的教育
E.形象的教育
28.审美趣味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       )
A.具有感性品格  B.具有精神属性
C.具有理智品格  D.是一种判断的能力
E.含有生命活力
29.荀子把美育的功能看作是(       )
A.“美人”  B.“美物”
C.“美政”  D.“美俗”
E.“美事”
30.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是(       )
A.相通的  B.互不相关的
C.完全一致的  D.可以相互取代的
E.有区别的
3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论”包括(       )
A.生理需要  B.道德需要
C.感情需要  D.认知需要
E.审美需要
32.教师运用______展现其教学美素养。(       )
A.课程审美化技能  B.语言审美化技能
C.艺术表现技能  D.教态美
E.艺术批评技能
33.小学美育对低年级学生,要着重______的培养。(       )
A.想像能力  B.情感体验能力
C.观察能力  D.审美创造力
E.感知能力
34.杰出的艺术品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它们会(       )
A.超出国界  B.超出民族
C.超出时代  D.穿越时空
E.成为永恒的美
35.审美感兴能力概括来说主要包括(       )
A.审美态度  B.审美直觉感受能力
C.审美想像能力  D.审美趣味
E.审美知觉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 感性
37.“世俗化”
38.生态美育
39.生活审美化
40.少儿审美发展

Tags:自学考试 历年真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浙江2007年7月自考《影视美学》试.. 下一篇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秘书参谋职..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