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全国2012年1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清晰word版)(一)
2013-02-08 15:16:3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政策的是(      )

  A.税收政策 B.民族政策

  C.宗教政策 D.语言文字政策

  2.竺可桢先生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将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分为(      )

  A.一个大的时期 B.二个大的时期

  C.三个大的时期 D.四个大的时期

  3.古地理专家认为,与渭水、黄河、济水这条东西交通线相交的南北交通线共有(      )

  A.一条 B.二条

  C.三条 D.四条

  4.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的进犯,在一些边关要塞处广种榆树,用来拦截敌人的骑兵,也同时起到了(      )

  A.练兵作用 B.实战作用

  C.保护作用 D.绿化作用

  5.考古发掘证明,建立在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是各地古代文化进一步(      )

  A.变异的结果 B.退化的结果

  C.排斥的结果 D.汇聚融合的结果

  6.周人重农,他们不仅把农耕当作简单的生产行为,而且赋予它某种(      )

  A.“政道”含义 B.“武道”含义

  C.“文道”含义 D.“神道”含义

  7.庄子哲学的宗旨重在个体精神解放,这种宗旨的最高表现是(      )

  A.“无为” B.“无不为”

  C.“自在” D.“逍遥”

  8.在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      )

  A.畜牧业的萌芽 B.制陶业的萌芽

  C.农耕业的萌芽 D.手工业的萌芽

  9.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主要记录了(      )

  A.元代食谱 B.宋代食谱

  C.清代食谱 D.明代食谱

  10.我国药学理论的出现是在(      )

  A.先秦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三国时期

  11.相传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他是(      )

  A.先秦时期人 B.西汉时期人

  C.东汉时期人 D.三国时期人

  12.三省六部制中,六部隶属于(      )

  A.三省 B.尚书省

 来源:91考试网 C.中书省 D.门下省

  13.下列关于制度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无组织的社会规范系统 B.它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D.它在文化体系中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

  14.分封制的瓦解开始于(      )

  A.西周时期 B.东周以后

  C.战国时期 D.先秦时期

  15.天子自称为“朕”开始于(      )

  A.轩辕黄帝 B.秦始皇赢政

  C.汉高祖刘邦 D.汉武帝刘彻

  16.中国古代思想家多曾思考过礼的起源问题。其中,认为礼的设立在于节制人的欲望,约束人的行为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17.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      )

  A.《老子》 B.《管子》

  C.《商君书》 D.《韩非子》

  18.东晋葛洪所撰重要道教理论著作是(      )

  A.《老子五千文》 B.《太平洞极经》

  C.《神农本草经集注》 D.《抱朴子·内篇》

  19.人生在世,应该有所害怕,有所畏惧。提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周公

  20.下列选项中,演化出汉赋的是(      )

  A.楚辞 B.大雅

  C.小雅 D.周颂

  21.尊崇自然作为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其哲学基础是(      )

  A.天人合一 B.知行合一

  C.中庸之道 D.抽象思维

  22.现代汉语主要有(      )

  A.六大方言 B.七大方言

  C.八大方言 D.九大方言

  23.在言语形式方面反对言辞华美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

  A.宋玉 B.王充

  C.萧统 D.陆机

  24.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将明清以来的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的历程分为(      )

  A.三个阶段 B.五个阶段

  C.六个阶段 D.七个阶段

  25.“五四”以后的20年代,主张“儒学复兴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贺麟和冯友兰 B.梁濑溟和熊十力

  C.唐君毅和牟宗三 D.余英时和杜维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司马迁将楚地一分为三,其分别叫做(          )

  A.东南楚 B.东楚

  C.西南楚 D.南楚

  E.西楚

  27.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作用有(           )

  A.物质交流 B.中外文化的沟通

  C.佛教的东传 D.西域丝绸的输入

  E.西域先进政治文明的输入

  28.科举考试造就了大批优秀文化人才,以下人物属中唐时期人才高峰期涌现的有

  (          )

  A.韩愈 B.柳宗元

  C.白居易 D.刘禹锡

  E.欧阳修

  29.下列有关“天人合一”观念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天人合一”观念起源于西周

  B.“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汉代董仲舒提出的

  C.荀子《天论》篇中提出了“天人交胜”的观点

  D.“合一”是指对立的双方有着密切的联系

  E.“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

  30.先秦时期,对“名”、“实”问题提出自己看法的思想家有(          )

  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尹文子

  E.孟子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狭义文化

  32.“塞北江南”

  33.宗法制

  34.《诗经》

  35.禅宗

  

Tags:自学考试 历年真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全国2007年10月自考外语教学法试.. 下一篇浙江省2004年1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