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全国2009年1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精美word版)(一)
2013-02-11 17:35:5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提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 )

  A.马克思 B.列宁

  C.恩格斯 D.毛泽东

  2.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论著《文赋》的作者是( )

  A.曹丕 B.刘勰

  C.陆机 D.钟嵘

  3.认为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

  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的理论家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普列汉诺夫

  4.在西方,第一部全面研究叙事艺术理论的专著《诗学》的作者是(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德谟克里特 D.贺拉斯

  5.明确直接提出“意境”概念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 )

  A.王昌龄 B.皎然

  C.司空图 D.刘禹锡

  6.“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提出这一论断的我国文论家是( )

  A.王昌龄 B.司空图

  C.王国维 D.王夫之

  7.“每一个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实。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

  A.布洛克 B.克罗齐

  C.科林伍德 D.卡西尔

  8.我国最早对文学风格进行分类,正式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以气分清、浊二体的人是( )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D.陈琳

  9.在西方,最早把文学的风格分为“崇高的”、“平庸的”和“低下的”三种的人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安提西尼

  10.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小说是( )

  A.《红楼梦》 B.《金瓶梅》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11.提出“小说界革命”的文论家是( 来源:91exam .org

  A.康有为 B.刘熙载

  C.王国维 D.梁启超

  12.“召唤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A.伊瑟尔 B.姚斯

  C.福柯 D.德里达

  1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 )

  A.文学产品 B.文学结构

  C.文学语言 D.文学情节

  14.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

  A.小说 B.戏剧文学

  C.电影文学 D.电视文学

  15.审美的“心理距离说”的提出者是( )

  A.布洛 B.尼采

  C.叔本华 D.黑格尔

  16.“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提出这一论断的人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普列汉诺夫

  17.“艺术起源于劳动”理论的有力提倡者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普列汉诺夫

  18.“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说明了艺术起源与劳动有密切关系,这段话出自( )

  A.《论语》 B.《老子》

  C.《庄子》 D.《淮南子》

  19.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

  A.总是表现为对等的作用关系

  B.总是表现为不对等的作用关系

  C.并不总是表现为对等的作用关系

  D.总是表现为完全对等的作用关系

  20.18世纪末19世纪初取代古典主义成为欧洲文学主潮的是( )

  A.现实主义 B.象征主义

  C.浪漫主义 D.表现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叙述视角有( )

  A.第三人称叙述 B.第一人称叙述

  C.第二人称叙述 D.叙述视角和人称的变换

  E.全知全能式叙述

  22.叙述时间主要包括的关系有( )

  A.故事时间 B.文本时间

  C.时距 D.次序

  E.频率

  23.关于抒情本质的说法有( )

  A.抒发感情即表现感情 B.抒发感情即宣泄感情

  C.抒发感情即传达感情 D.抒发感情即投射感情

  E.抒发感情即转移感情

  24.西方提倡文学作品三分法的理论家有(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黑格尔 D.歌德

  E.雨果

  25.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主要有( )

  A.印象式批评 B.诠释式批评

  C.评点式批评 D.形式主义批评

  E.本体论批评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文学理论

  27.文学形象

  28.文学风格

  29.内指性

  30.文学流派

  

Tags:自学考试 历年真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全国2004年10月自考文学概论(一.. 下一篇浙江省2011年7月自考文化管理学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