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完整word版)(一)
2013-02-18 11:30:2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敏感本质上属于一种( )

  A.采访能力 B.推理能力

  C.鉴别能力 D.顿悟性思维活动

  2.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是( )

  A.报道思想 B.采访计划

  C.新闻敏感 D.新闻线索

  3.采访计划是指( )

  A.采访的平时准备 B.记者对于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

  C.背景材料的收集 D.熟悉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4.记者招待会又称( )

  A.新闻发布会 B.座谈会

  C.调查会 D.讨论会

  5.深入采访中要学会抓问题,所抓的倾向性问题是指( )

  A.被众多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掩盖着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B.实际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C.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D.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

  6.根据采访深入和情况变化,采访中增加采访内容、扩展调查范围、挖掘新的有意义的材料属于新闻采访特点的( )

  A.专业性 B.突击性

  C.灵活性 D.广泛性

  7.在新闻人物的报道中,有时候会出现“非白即黑”的思维方式,这要求在采访中( )

  A.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 B.讲究唯物辩证法

  C.有历史发展观 D.突出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8.正确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属于记者的( )

  A.业务素质 B.心理素质

  C.政治素质 D.身体素质

  9.访问的心理过程的一般顺序是( )

  A.融洽、沟通、接近、激发 B.接近、融洽、沟通、激发

  C.激发、接近、沟通、融洽 D.沟通、激发、接近、融洽

  10.记者通过询问采访对象的家乡,谈起了双方共同的经历,从而打开话匣。这种情况属于( )

  A.第一印象效应 B.异己人效应

  C.自己人效应 D.晕轮效应

  11.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各家媒体纷纷派记者前往,发回现场采写的报道,这主要体现了媒体的( )

  A.冒险意识 B.竞争意识

  C.好奇的心理 D.坚强的意志

  12.中宣部组织对某省某市乡村小学教师郑琦老师感人事迹的报道,这主要反映了新闻宣传价值中的( )

  A.一致性要素 B.时宜性要素

  C.针对性要素 D.典型性要素

  13.记者到食品工厂采访,在观察的过程中用手摸、鼻子嗅、亲口尝产品,这体现了新闻观察的( )

  A.直接性 B.综合性

  C.客观性 D.经常性

  14.新闻的生命是( )

  A.形象 B.及时

  C.真实 D.具体

  15.记者对已占有的新闻素材再认识、再鉴别,从而确定材料的取舍及使用过程属于( )

  A.新闻采访过程 B.新闻选材过程

  C.新闻立意过程 D.新闻布局过程

  16.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称为( )

  A.新闻结构 B.新闻层次

  C.新闻排列 D.新闻组合

  17.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消息是( )

  A.经验消息 B.综合消息

  C.述评性消息 D.动态消息

  18.报告文学与文学作品最主要的区别是( )

  A.真实性 B.艺术性

  C.形象性 D.文学性

  19.新闻写作中“行文避沉闷,宜取跳跃式”是指( )

  A.语言要生动活泼,结构要求活求变 B.语言要准确规范

  C.语言要平实简明 D.语言要生动活泼,结构要严谨完整

  20.新闻的开头“描写环境,引出人物”属于( )

  A.开门见山法 B.开篇点题法

  C.人物描写法 D.形象导入法

  21.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与下面对新闻语言的要求中哪一项相符( )

  A.幽默 B.通俗

  C.朴实 D.生动

  22.西方新闻界把对重要的公众事件的报道称为( )

  A.软新闻 B.纯新闻

  C.事件新闻 D.硬新闻

  23.就某些片断展开描述,或报道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的通讯称为( )

  A.速写 B.记事

  C.侧记 D.散记

  24.报纸上的“电讯”19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我国中文报纸上第一则新闻电讯是刊载在1874年1月30日《申报》上的( )

  A.巴黎电 B.伦敦电

  C.柏林电 D.纽约电

  25.对“上头下头结合”理解正确的是( )

  A.新闻主题的确立要考虑“上头”的方针政策

  B.新闻主题的提炼要倡导时代新风

  C.新闻主题的表现要针对“下头”的民情民意

  D.新闻主题的表现要将“上头”的政策、意图与“下头”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新闻线索的作用主要有( )

  A.触发新闻敏感 B.指明采访的去向

  C.决定报道质量 D.有利于选择最佳角度

  E.据以挖掘新闻素材

  27.选择采访对象的标准主要有( )

  A.最熟悉情况的人 B.多层次多方面的人物

  C.不同意见的采访对象 D.同一类型的采访对象

  E.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参与者

  28.出现在采访现场的瞬间印象主要包含( )

  A.事件细节 B.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

  C.环境气氛与情景 D.现场活动

  E.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等

  29.下列关于新闻语言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新闻语言主要由事务语言孕育而成

  B.新闻语言以具体可感见长

  C.新闻语言要力求戒除语言的含混性,排斥语言的模糊性

  D.新闻语言要朴素,也可适当描绘

  E.新闻语言的修辞强调实感

  30.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注意的方面有( )

  A.挖掘事件的意义,表现人物的精神 B.深入第一线,大量占有丰富的材料

  C.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D.观点和材料要统一

  E.要着力揭露问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宣传价值

  32.交叉采访

  33.描写式导语

  34.新闻特写

  

Tags:自学考试 历年真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浙江省2006年10月自考训诂学试题 .. 下一篇浙江2011年1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科..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