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 961年5月,有位中央领导同志说:报纸工作人员是什么人?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报上的一切文章都应是调查研究的结果。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2.新闻记者能不能及时地发现新闻并采访到新闻,关键就在于记者有没有( )
A.理论水平 B.社会责任心
3.《中国之西北角》的作者是( )
C.新闻敏感 D.新闻功底
A.黄远生 B.邵飘萍
C.瞿秋白 D.范长江
4.记者在采访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应当注意划清的界限,除了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外,还有( )
A.报道计划与客观实际 B.事物的第一性与认识的第二性
C.实际情况与新闻报道 D.选择角度与乱扭角度
5.记者要想获得新闻线索,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这是( )
A.惟一途径 B.最佳方式
C.根本途径 D.惟一方式
6.记者采访中的工作路线是( )
A.依靠组织,深入实际 B.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C.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D.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7.采访中记者要明确报道思想,就应当( )
A.善于开动脑筋 B.多跑领导机关
C.了解社会情况 D.吃透“上下两头”
8.总的来说,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观念是( )
A.基本一致的 B.既一致又不一致的
C.存在一定矛盾的 D.相辅相成的
9.采访的平来源:91考试 网时准备,主要包括学习理论政策,了解全局情况,广泛积累资料,以及( )
A.坚持深入实际 B.密切联系群众
C.多方增长知识 D.多方结交朋友
10.“请您谈谈退休以后的打算”这是( )
A.诱导式提问 B.开放式提问
C.闭合式提问 D.迂回式提问
11.从心理角度看,记者访问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A.融洽 B.接近
C.沟通 D.激发
12.《经济日报》记者到某科研机构了解其科技管理改革的情况,准备写成新闻报道。这一行为在新闻采访学中是( )
A.咨询 B.写作
C.访问 D.寻找新闻线索
13.采访中通过现场的遗迹来考察事物发生时的状态,此观察方式是( )
A.事后观察 B.事前观察
C.同步观察 D.易地观察
14.记者采访中“上下结合”的思考,作用是( )
A.提高工作效率 B.使报道更有针对性
C.能抓住事物本质 D.反映群众的呼声
15.今年“315”的“质量万里行”采访活动属于( )
A.巡回采访 B.易地采访
C.交叉采访 D.蹲点采访
16.巴以冲突升级,世界各国记者火速前去采访双方外交部门人士。这属于( )
A.因人物访问 B.因经验访问
C.因问题访问 D.因事件访问
17.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 )
A.徐宝璜 B.戈公振
C.邵飘萍 D.黄远生
18.西方新闻界将消息分类为:硬新闻、软新闻,以及( )
A.趣味新闻 B.纯新闻
C.揭丑新闻 D.负面新闻
19.事件通讯表现的现实生活中的内容主要是( )
A.寻常的家长里短 B.人们感兴趣的趣事
C.一项工作的过程 D.有意义的新闻事件
20.工作通讯有两大特点,一是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另一是( )
A.有较强的政治性 B.有较强的实用性
C.有一定的理论色彩 D.有一定的经济性
21.我国早期的通讯常常叫“记事”。“记事”曾分为概要记事、长篇记事,以及( )
A.国内记事 B.国外记事
C.印象记事 D.国际记事
22.一篇消息传输的一系列信息中,最重要的是主体信息,同时还有( )
A.零次信息 B.一次信息
C.次要信息 D.客体信息
23.新闻传播媒介运用最多的报道方式、新闻最基本、最重要的体裁是( )
A.通讯 B.特写
C.消息 D.访谈
24.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
A.委婉曲折 B.起伏迭宕
C.娓娓道来 D.言简意丰
25.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排列,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称为( )
A.新闻结构 B.新闻体裁
C.新闻构造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