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961年5月,有位中央领导同志说:报纸工作人员是什么人?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报上的一切文章都应是调查研究的结果。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
(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2.记者培养训练新闻敏感的途径,除了提高政治上的敏感性、要懂得新闻价值、勤于思考和积累知识外,还有( )
A.增强社会责任感
B.养成随时随地采访的职业习惯
C.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
D.接触实际,注重实践
3.在采访活动中,记者要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除了要处理好新闻与事实的关系、要有实事求是的勇气外,还要( )
A.坚持深入实际
B.坚持从实际出发
C.尊重事实
D.遵纪守法,坚持原则
4.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正确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以及(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加强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
5.1916年,受上海《申报》派遣常驻北京,给《申报》发专电、写通讯的特派记者是( )
A.梁启超
B.邵飘萍
C.张季鸾
D.戈公振
6.新闻记者能不能及时地发现新闻并采访到新闻,关键就在于记者有没有( )
A.理论水平
B.社会责任心
C.新闻敏感
D.新闻功底
7.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新闻采访比一般的调查研究有着更大的难度,更应当( )
A.明确采访的思路
B.做好采访的准备工作
C.了解采访对象
D.拟定采访计划
8.人民日报记者到某高校去了解合校后的情况,准备写成新闻。这个行为在新闻采访学中是( )
A.咨询
B.写作
C.访问
D.寻找新闻线索
9.新闻记者采访中最基本与最常用的观察是( )
A.同步观察
B.事前观察
C.现场观察
D.闯入性观察
10.在公安部门成功地破获一个抢劫案后,记者去采访公安部门的负责人及其他当事人,了解发生的事情及时间、地点、人物和原因,这是( )
A.因经验访问
B.因问题访问
C.因争论访问
D.因事件访问
11.记者在报道长江三峡建设新进展时,了解到了许多素材,但有些问题涉及施工、监理、保险、贷款银行等,需要去核实,这是( )
A.物证核实
B.技术检验
C.多方核实
D.找本人核实
12.记者问一外地游客:“请问你对北京的印象如何?”这是( )
A.激发式提问
B.开放式提问
C.闭合式提问
D.迂回式提问
13.新闻采访中记者重视抓问题,是因为( )
A.抓问题的报道指导性强,社会影响大
B.抓问题有利于上下结合
C.抓问题有利于反映民情民意
D.抓问题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14.新闻写作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个是要处理好主观意愿与客观反映的关系,另一个是要处理好( )
A.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
B.新闻事实与新闻报道的关系
C.新闻真实与新闻报道的关系
D.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5.一条消息只报道一件事实或事件的一个阶段或一个侧面,这种报道方式称为( )
A.集纳
B.述评
C.简讯
D.一事一报
16.在新闻五要素中,作为核心要素的是( )
A.何时
B.何事
C.何地
D.何人
17.在新闻作品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并成为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依据的是( )
A.新闻导语
B.新闻标题
C.新闻主体
D.新闻主题
18.下列新闻报道中,属于事件性新闻的是( )
A.深度报道
B.突发事件报道
C.调查性报道
D.解释性报道
19.融合多种语言成份而相对独立的新闻语言,其最基础的构成部分是( )
A.事务语言
B.文学语言
C.评论语言
D.群众语言
20.二十世纪30年代初黄天鹏在《新闻文学导论》一书中提出定义和写作特点的新闻写作体裁是( )
A.报告文学
B.新闻特写
C.新闻评论
D.特约通讯
21.近年来风行一时的如“大透视”、“大聚焦”、“大扫描”之类的新闻体裁,其题材大、篇幅容量大,把所写人物、事件或问题置于广阔的时代背影下去展示和描绘,情节引人,气势恢宏,思辩色彩浓。它被称为( )
A.国际大特写
B.生活大特写
C.国内大特写
D.社会大特写
22.通讯的表现形式大致分为:访问记、巡礼、速写、散记、侧记、小故事,以及( )
A.记事
B.报道
C.记人
D.记物
23.报告文学除了要刻画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外,其最大特色是( )
A.弘扬社会正气
B.鞭挞社会丑恶
C.新闻性和文学性并举
D.贴近社会生活
24.通讯的横式结构具体表现方式有两类,一是以事物性质区别安排材料,另一安排材料的方式是( )
A.按时空变化安排材料
B.以空间变换安排材料
C.按认识发展顺序安排材料
D.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
25.工作通讯的表现手法(写作要求)有:多用典型材料;形式多样,运笔灵活;写出思想深度;此外还有( )
A.体现典型性
B.体现思想性
C.体现理论性
D.体现新闻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6.做好采访准备的实践意义主要有( )
A.是接近采访对象的第一步
B.能尽快缩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
C.会使记者成为一个采访快手
D.会使记者更好地发现和抓住新闻
E.有助于开拓采访的广度和深度
27.新闻采访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
A.实事求是的原则
B.依靠领导的原则
C.深入群众的原则
D.执行政策的原则
E.内外有别的原则
28.记者进行隐性采访应注意的问题有( )
A.不能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
B.注意捕捉细节
C.选择好采访对象
D.不能涉及个人隐私
E.与显性采访结合起来
29.就新闻媒介角度或者从新闻学而言,正确的说法有( )
A.消息是报纸的主角
B.消息是广播的主角
C.文艺节目是广播的主角
D.电视剧是电视的主角
E.消息是电视的主角
30.新闻采访学和新闻写作学是专门研究新闻采访写作规律及其活动原则、方法的科学,具有的明显特点是( )
A.更加强调实践性
B.更加强调可操作性
C.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D.具有理论性
E.具有系统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来源:www.91exam.org分)
31.新闻线索
32.新闻文风
33.开放式提问
34.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