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新闻采访
2.第一手材料
3.有意注意
4.“抓活鱼”
5.新闻述评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起着( )。
A.辅助性作用 B.引导性作用
C.决定性作用 D.补充性作用
2.新闻采访学研究的明显特点是( )。
A.更强调系统性 B.更强调理论性
C.更强调指导性 D.更强调实践性
3.明确提出报纸工作人员“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的领导同志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陆定一
4.新闻采访要“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这一要求相对应于采访指导思想的哪一点?( )
A.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 B.讲究唯物辩证法
C.要有历史发展观点 D.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
5.新闻单位派住某地的常驻记者称为( )。
A.特派记者 B.机动记者
C.驻外记者 D.地方记者
6.1997年1月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具体内容共有( )。
A.4项 B.6项
C.7项 D.8项
7.下列对记者新闻敏感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
A.是记者的一种天性
B.是与生俱来的能力
C.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
D.是记者天生的素质
8.新华社播发的新闻《泰国北碧村发生“蛙战”》,其价值主要取决于( )。
A.显著性 B.接近性
C.重要性 D.趣味性
9.正确的报道思想来源于( )。
A.上级领导的打招呼 B.基层群众的告状信
C.编辑部门的来源:www.91exam.org闭门策划 D.吃透上下两头,眼观四面八方
10.为研究某一问题或批评某一错误而进行的访问活动,是指( )。
A.因争论访问 B.因问题访问
C.因经验访问 D.因事件访问
11.访问的心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访问的实质性阶段是( )。
A.接近阶段 B.融洽阶段
C.沟通阶段 D.激发阶段
12.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是( )。
A.开放式提问 B.闭合式提问
C.诱导式提问 D.激发式提问
13.大量新闻实践证明:许多优秀的目击式新闻,是( )。
A.记者事前观察的结果
B.记者同步观察的结果
C.记者事后观察的结果
D.记者集体访问的结果
14.记者采访中“正反结合”的技巧是指( )。
A.正面的点与反面的点之间的结合
B.正面的点与反面的面之间的结合
C.正面的面与反面的点之间的结合
D.正面的面与反面的面之间的结合
15.在新闻采访人际交往中,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指的是( )。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自己人效应 D.异己人效应
16.对比式导语在导语中用来与主要新闻事实作对比的,实际上是( )。
A.事实材料 B.背景材料
C.意见材料 D.引用材料
17.新闻界往往把侧重交代部份新闻要素的导语称为( )。
A.第一代导语 B.第二代导语
C.第三代导语 D.复合导语
18.毛泽东概括的马克思主义文风的基本特征是( )。
A.准确、鲜明、生动 B.客观、确切、通俗
C.准确、朴实、通俗 D.准确、简练、朴实
19.新闻主题要集中,是指( )。
A.主题单一、精粹、突出 B.主题重大,政策性强
C.主题深刻,有针对性 D.主题鲜明,爱憎分明
20.新闻体裁逐步独立化,以最能体现新闻特点的一种体裁日趋成熟为象征,这种体裁是( )。
A.电讯 B.消息
C.通讯 D.特写
21.“五四”时期是我国通讯写作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这时期以写作《北京特别通讯》而著名的是( )。
A.黄远生 B.范长江
C.邹韬奋 D.邵飘萍
22.名篇《访厕所》属于( )。
A.人物通讯 B.事件通讯
C.工作通讯 D.风貌通讯
23.《天津日报》发表的通讯《王老师的小屋》是一篇颇有影响的“新闻散文”,就通讯的表现形式来说,它应是( )。
A.侧记 B.散记
C.速写 D.记事
24.新闻的背景是指( )。
A.新闻事实产生的时代背景
B.新闻事实出现的历史条件
C.新闻事实产生的地理背景
D.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
25.通讯《妈妈教我放鸭子》虽然主体部份采用的是一个18岁姑娘的自叙,但从全篇来说,记者采用的形式是( )。
A.纪谈 B.记事
C.小故事 D.见闻
26.风貌通讯的直接渊源是( )。
A.散文 B.小品
C.游记 D.寓言
27.新闻特写的个性特点是( )。
A.新闻性、描绘性、细节化
B.聚焦性、描绘性、感染性
C.新闻性、生动性、横断面
D.聚集性、生动性、细节化
28.通讯集《萍踪寄语》的作者是( )。
A.方纪 B.彭子冈
C.邓拓 D.邹韬奋
29.报告文学作为一种边缘文体,必须具备的根本属性是( )。
A.文学性 B.艺术性
C.真实性 D.客观性
30.被称作为可以公诸于众的小型“情况反映”的新闻体裁是( )。
A.记者来信 B.读者来信
C.工作研究 D.采访札记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新闻与事实的关系可表述为( )。
A.新闻来自事实
B.新闻是源,事实是流
C.事实是源,新闻是流 D.事实是客观存在,新闻属观念形态
E.新闻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
2.新闻采访的性质可概括为( )。
A.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
B.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
C.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活动
D.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
E.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3.记者的任务之一“做好群众工作”具体包括( )。
A.接待群众来访 B.处理群众来信
C.做好通讯员工作 D.采写内参反映内部情况
E.组织受众评议
4.属于采访的平时准备的内容有( )。
A.学习理论政策,认清当前形势
B.了解全局情况,掌握社会动向
C.多方增长知识,扩大采访视野
D.广泛积累资料,适应工作需要
E.明确报道思想,了解采访对象
5.记者深入采访“找特点”的方法有( )。
A.深入浅出找特点 B.寻根究底找特点
C.认清形势找特点 D.通过比较找特点
E.具体分析找特点
6.新闻的文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叙事突出动感 B.描绘富有美感
C.修辞强调实感 D.议论强调精当
E.抒情要真情实意
7.新闻选材的要求有( )。
A.选新鲜生动的材料 B.选有积极作用的材料
C.选独具特色的材料 D.选有普遍影响的材料
E.选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
8.新闻用事实说话,包括以下几项要求( )。
A.直接陈述事实
B.不能用抽象的概念和议论代替事实的报道
C.实事求是,按事实本身的逻辑展开新闻
D.采取第三人称
E.注明消息来源
9.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是( )。
A.用概括和说明 B.用叙述和描写
C.纪实写真 D.用事实说话
E.交代新闻要素
10.消息主体按逻辑顺序安排结构有这样几种方式( )。
A.主次关系 B.对立关系
C.因果关系 D.并列关系
E.递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