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事实与新闻的关系是( )
A.流与源的关系
B.源与流的关系
C.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D.点与面的关系
2.按照新闻写作要求,新闻的第一生命是( )
A.时效
B.新鲜
C.准确
D.真实
3.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责是( )
A.进行社会活动
B.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C.搜集新闻素材
D.采访报道新闻
4.“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讲出这句至理名言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刘少奇
5.在新闻单位,有些记者是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他们在平时没有固定的任务,哪里需要哪里去,主要担负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的采访报道任务。这些记者被称为( )
A.专业记者
B.机动记者
C.特派记者
D.特约记者
6.在采访实践中,如果记者拟定的采访计划不符合客观情况,那就应当( )
A.能够采访到什么 算什么
B.仍然按原定的计划行事
C.尊重事实,及时调整原定的计划
D.只是寻找自己需要的例证
7.新闻的选择,主要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 )
A.新闻审美标准
B.新闻评优标准
C.新闻政策标准
D.新闻管理标准
8.一名合格的记者,为了建立自己的“新闻信息网”,应该结交方方面面的朋友,把新闻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使自己成为真正的( )
A.社会活动组织者
B.信息社会的使者
C.消息灵通人士
D.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
9.记者采访中问“请问您多大年纪了?”这是( )
A.诱导式提问
B.开放式提问
C.闭合式提问
D.迂回式提问
10.斯诺前夫人韦尔斯在采访毛泽东前,把一张斯诺当年拍摄的毛泽东的照片交给了他,使 毛泽东产生了丰富有趣的联想,谈话气氛也活跃起来了。这在采访中属于( )
A.合作
B.融洽
C.激发
D.接近
11.下列采访活动中经常运用事后观察的是( )
A.采访重大庆典
B.采访重要会议
C.采访运动会开幕式
D.采访交通事故
12.记者在采访中收集和查阅的可能对报道新闻有用的种种材料,叫做( )
A.新闻题材
B.新闻素材
C.新闻背景
D.新闻依据
13.新闻报道过程中思考主题的较好时机是( )
A.采访前
B.采访中
C.采访后
D.采访中、后
14.在采访艺术中,“吃透两头”的“上头”指的是( )
A.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
B.国内大局
C.当前工作的全貌和发展趋势
D.国际形势
15.新华社山东分社记者,被编辑部临时派到西藏去采访,这种采访叫( )
A.隐性采访
B.蹲点采访
C.巡回采访
D.易地采访
16.新闻语言特色中“确切”方面的要求,通常表现为( )
A.模糊语言多于精确语言
B.精确语言多于模糊语言
C.可以多半使用模糊语言
D.不可以用模糊语言
17.新闻文采总的特点是:缘事而发,淡中有味。具体表现为:叙事突出动感,描绘富有美 感,以及( &nb来源:91考试网sp; )
A.修辞强调实感
B.议论强调实感
C.叙述强调美感
D.修辞强调美感
18.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 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新闻体裁,称为( )
A.调查报告
B.调查报道
C.经验性消息
D.新闻札记
19.新闻写作中,将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称为( )
A.新闻线索
B.事实依据
C.采访线索
D.新闻由头
20.新闻体裁中的通讯从何脱胎而来( )
A.古典文学
B.古代应用文
C.古代小说
D.古代记叙性散文
21.一篇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事实和内容,称为( )
A.主体新闻
B.主体信息
C.主体报道
D.主体消息
22.消息中,有关专有名词、术语的解释,有关知识的介绍,以及引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材 料、民谣、谚语等背景材料,称为( )
A.历史背景
B.文学背景
C.知识背景
D.文化背景
23.一般采用鸟瞰式的眼光,从全局的角度报道形势或事件,同时其报道面较宽,这种通讯 的表现形式称为( )
A.白描
B.巡礼
C.素描
D.速写
24.风貌通讯的写作特点与要求有:着力反映变化;富于知识和情趣;借景抒情,写出感受;以及( )
A.富于浪漫情趣
B.描述事物特征
C.场面恢宏
D.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
25.报纸刊登的采访手记、采访杂感、采访笔记、采访日记、采访随感、采访见闻等,属于( )
A.记者随想
B.采访杂记
C.采访札记
D.记者调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新闻采访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也就是( )
A.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
B.讲究唯物辩证法
C.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
D.要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
E.要有审美观念
27.记者的新闻敏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获取新闻线索
B.挖掘新闻素材
C.选择报道角度
D.善于沙里淘金
E.预见新闻后面的新闻
28.新闻采访写作的过程是( )
A.了解新闻事实的过程
B.认识新闻事实的过程
C.按照一定方式构思的过程
D.选择事实材料的过程
E.表现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材料的过程
29.新闻写作中交代新闻要素的必要性是( )
A.新闻写作的一个要求
B.新闻的构成规律所决定的
C.新闻写作的重要研究成果
D.适应新闻受众的普遍心理
E.新闻用事实说话的要求
30.采访中对新闻写作方面思考的内容有( )
A.新闻体裁
B.新闻主题
C.报道角度
D.写作技巧
E.写作采用的表现形式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第一手材料
32.隐性采访
33.新闻主题
34.通讯纵横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