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全国2008年7月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精美word版)(二)
2013-02-18 11:31:1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0.什么是针砭性专栏评论?如何提高针砭艺术?

  31.编后与其他的编者按语相比,主要特点是什么?

  32.新闻报道的标题和新闻评论的标题有哪些不同?

  33.如何加强立论的针对性?

  五、操作与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4题14分,第35题20分,共34分)

  34.分析题:分析专栏小言论《“少拍掌”遐思》的写作特点。(字数400左右)(14分)

  “少拍掌”遐思

  张保振

  在西柏坡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礼堂的前墙上,挂着一个铜制的说明书,上面记录着这样一段话:在党的这次重要会议上,毛主席不仅发表了著名的“两个务必”的号召,而且,在毛主席的提议下,全会还作出了“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领导人的名字做地名、不把中国领导人的画像同马恩列斯并列”的决议。看着这个说明,听着讲解员的述说,不仅心绪难平,尤其是对“少拍掌”三个字,感触顿生,遐思联翩。

  拍掌,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一件小事、寻常事了。尤其是,看了好的演出、听了精彩的报告、遇到激动人心的比赛等,都会情不自禁地拍掌,甚至把手掌都拍红、拍痛。掌声在一定条件下,能代表民意、传达心声、凝聚意志。这样的掌声,常起于内心深处,表于无意之间,响于无言之处。当然,也有些拍掌只是应景,是一种礼节性的表达,与内心真实意愿并不关联,甚而相反。把礼节性掌声当成由衷称颂的,估计这样的人不多,一般人不会如此不清醒。然而,面对真诚叫好的掌声,有的人会把掌声当作鼓励,当作动力,乃至鞭策,始终保持一种朝气、一股锐气,朝着既定的正确奋斗目标前进。有的人却会在掌声中飘飘然、昏昏然,以为自己真的很了不起,尾巴翘上天,横生骄霸之气,仿佛天生我才是完人,别人评不得。久而久之,则必祸生得意,败取霸躁,最终走向自己良好愿望的反面。

  清醒者明白,不论是领导一个单位,或是管理一个企业,治大靠智,畏小靠慎。智能克难,慎能补牢。并且,惟有慎,才有可能三思而后行;惟有慎,才有希望谨于至微之事,从而使行谨更坚其志,言谨更崇其德,并外弭意外变,内消局中危,从一座高峰奔向另一座高峰,从一处辉煌走向另一处辉煌。因而,清醒者不仅看淡掌声,更要求“少拍掌”。

  古人早有言:“君子慎其微”,“圣人谨小慎微”。莫小看了“少拍掌”这件纤微之事、无言之举来源:91exam.org。要求“少拍掌”,体现的正是一种精神境界、道德追求、理智行为,更是一种难得的清醒。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对“少拍掌”这种要求不以为然,相反,对于拍掌却兴趣盎然,如痴如醉,甚至到了没有拍掌,要“制造”拍掌的地步。于是,有了“领掌者”的表率作用,有了能“激活”拍掌者的语调发展,有了能争取拍掌的“谦词”诉求。甚至在预先发给与会者的讲稿上标明“此处鼓掌”,讲到这里,不想鼓掌也得拍。这种行为不仅有失优雅,而且播下了蚁穴之洞。这洞,终究是可溃事业之长堤的。对此,绝不可小觑,并自觉杜绝之、抛弃之为好、为妙。

  “少拍掌”,当发扬。尤其是在形势好、胜利多、发展快、赞声高的时候。生活的辩证法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少拍掌,声不断;多拍掌,会断线。

  原载《人民日报》2006年5月18日

  35.操作题,试就以下报道写一篇短评,题目自拟。(字数500左右)(20分)

  失主与小偷的故事

  感动了湖南大学

  2003年,高春娜被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编导专业录取。在这之前,出身贫寒的她曾是清海贫困山区的一名尽责的乡村女教师。

  2005年3月1日,22岁的高春娜过完春节,准备返校。青海省西宁市火车站人流如织,突然她身旁有个黑影窜过,立刻又传来女人的尖叫。原来,有人偷钱包后夺路而逃!高春娜亳不犹豫地向前追去。跑出几百米,在一个狭小昏暗的胡同里,她堵住了抢劫犯的去路。对方恼羞成怒,从口袋里掏出凶器,狠狠向高春娜刺去!高春娜仍死死地抓住窃贼手里的手提包。此时,救兵已到,抢劫犯见大事不妙,慌忙丢包逃窜。

  高春娜手上都流着血,幸好穿着很厚的羽绒服,只是皮肉之伤。她把包还给失主,独自去医院检查伤势。准备挂号的时候,她发现自己的钱包已不翼而飞,原来就在她冒险帮人夺包的时候,自己也遭人偷袭了……

  她在好友家休养了一个星期后返校,只字未提火车站的一幕。不料,好友还是将此事在大学生论坛上宣扬出去了。高春娜关注论坛里的跟帖,却发现质疑否定的相当多:“这个 ‘见义勇为’的事情,从头到尾就是一部独角戏,相当可能是捏造出来的,给自己请假找借口……”,“又一个垃圾”……坐在电脑屏幕前,她双手掩面泪水滚滚落下来。

  渐渐的,在校园里她走在哪里都听到窃窃私语,因为她成了虚荣且虚伪的女孩!

  学校辅导员了解情况后,跟高春娜多次谈心,表示赞扬。班上一些义愤填膺的同学也在BBS上,对质疑的帖子进行反驳。同学傅蕾留言说:“你们觉得,一个16岁就在大西北贫困山区教书,把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学生读书、买学习用品给学生、把饭分给孩子们吃的女大学生会说谎吗?”不久,更多陌生人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争论暂平息后不久,一天,高春娜接到辅导员的电话,让她马上去办公室,她一进门,就看到桌子上那个熟悉的钱包,不由怔住了!那不是自己几个月前丢失的钱包吗?正在高春娜发愣的时候,老师递给她一封已经拆开的信。信竟然是小偷写来的— —2005年3月1日,他偷了高春娜的钱包,还想把她的手机“带走”,就一直跟梢。孰料,他竟亲眼目睹了高春娜勇斗歹徒的全过程。当他看到高春娜用鲜血淋漓的双手将皮包还给失主,不等失主道谢,就捂着伤口匆匆离开,心情无比震撼……回到家后,小偷非常愧疚。不久前,他看到报纸上的相关报道,才知道这位“英雄姐姐”正在承受巨大压力,这才决定“现身”,寄回钱包,证明大姐姐的清白。他在信中最后这样写道:“亲爱的高春娜姐姐,你能原谅我吗?我已经回到了学校,我决定以后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做一个像你一样的好人。”信未署名:“一个曾经学坏,现在立志成才的中学生”。

  看完信,高春娜忍不住又哭了。

  一封不平凡的来信,一个小偷与失主的故事,感动了整个湖南大学。

  《报刊文摘》2006年3月8日摘自《中国青年》第3期 作者 王英春

 

Tags:自学考试 历年真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全国2005年10月自考新闻摄影试题 .. 下一篇全国2005年1月自考新闻摄影试题 ..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