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65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我国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也就是说,这种研究还停留在( ) A.实证观察水平 B.解释水平 C.特有水平 D.理论分析水平 2.在新闻活动中,新闻传播者与新闻受众所接受的直接刺激物是不同的。前者直接接触的是客观物质世界,而新闻受众直接接触的则是( ) A.主观世界 B.精神世界 C.现实世界 D.媒介世界 3.联系新闻传播者与新闻受众心理活动的主线是( ) A.新闻线索 B.新闻事实 C.新闻源 D.新闻价值 4.新闻工作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具体包括( ) A.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B.能力、来源:91exam.org气质、性格 C.动机、需要、世界观 D.感知、记忆、思维 5.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 A.动机 B.想象 C.意志 D.性格 6.作为人才立足社会必要条件的诸如自主、敬业等因素,在心理素质模型中属于( ) A.心态系统 B.行为习惯系统 C.能力系统 D.心向系统 7.非智力因素中的“动机”,对新闻工作者的智力活动往往可以起到( ) A.调节作用 B.制约作用 C.强化作用 D.导向作用 8.在新闻敏感产生的心理过程中,能起到打开心灵“钥匙”作用的因素是( ) A.怀有一种动机 B.进行尝试性思考 C.典型诱因出现 D.顿悟 9.人们认知过程中形成“一坏百坏”的偏见,在认知心理学中被称为( ) A.刻板印象 B.晕轮效应 C.定势效应 D.扫帚星效应 10.记者写作的最佳时间往往因人而异,那些喜欢选择在清晨工作的记者,常被视为 ( ) A.百灵鸟型 B.猫头鹰型 C.布谷鸟型 D.混合型 11.在思维类型中,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属于( ) A.理性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形象思维 12.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照现成的方案和程序去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被称为( ) A.理性思维 B.逻辑思维 C.常规思维 D.形象思维 13.新闻编辑在智能智慧方面有见识的表现是( ) A.果敢镇定 B.独具慧眼 C.甘为他人作嫁 D.知识渊博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闻编辑、记者、受众三者之间心理互动特点的是( ) A.中介性 B.直接性 C.隐没性 D.距离感 15.“把关人”这个概念的提出者,是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 ) A.拉斯韦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勒温(又名卢因) D.霍夫兰 16.撰有《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分析受众对信息接受的选择性行为的传播学者是( ) A.霍夫兰 B.克拉帕 C.施拉姆 D.李普曼 17.在新闻采访中,记者面对的群体大多是( ) A.假设群体 B.实验室群体 C.有组织的小群体 D.无组织的群体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闻传播者影响受众态度改变的因素是( ) A.权威性 B.隐没性 C.可信性 D.喜爱性 19.受众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心理免疫”机制,又称( ) A.休眠效果 B.接种效果 C.敲警钟效果 D.睡眠者效应 20.处于抑郁状态的人,常常表现出( ) A.思维障碍 B.言语障碍 C.情绪障碍 D.行为障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新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在于( ) A.揭示新闻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B.优化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 C.准确把握受众的心理规律 D.构建新闻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E.推动新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 22.我国著名记者黄远生将新闻工作者的能力归纳为“四能”,即( ) A.脑筋能想 B.眼睛能观察 C.手能写 D.耳能听 E.腿脚能奔走 23.构成新闻写作最佳心理状态的因素有( ) A.协调好新闻工作者自身认识和情绪情感的关系 B.选择最佳写作时间 C.明确写作意图 D.坚守受众意识 E.尊重客观事实 24.影响新闻受众态度改变的因素,一般可以从以下哪些方面去考虑? ( ) A.新闻传播者 B.不同媒介的使用 C.新闻信息交流过程 D.新闻接受者 E.新闻传播的情境 25.在心理防卫机制中,合理宣泄的方法有( ) A.找好友、同事倾诉 B.写日记 C.单独反思 D.体育锻炼 E.去“心理减压室”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新闻活动认识主体 27.胆识 28.移情 29.新闻受众的逆反心理 30.心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