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65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心理学既可以归入应用心理学范畴,也可以归入( )
A.新闻理论范畴
B.传播学范畴
C.传播心理学范畴
D.新闻业务范畴
2.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有两种水平,一种是解释水平,还有一种是( )
A.初级水平
B.理论水平
C.实证水平
D.特有水平
3.新闻心理学的母体学科之一是心理学,这门学科在中国大陆被彻底平反的时间是( )
A.1982年
B.1981年
C.1980年
D.1979年
4.人的心理现象与人的心理素质的关系应是( )
A.等同关系
B.交叉关系
C.对立关系
D.包容关系
5.人的心理素质是由四个心理系统构成的,其最外层是( )
A.行为习惯系统
B.心向系统
C.能力系统
D.心态系统
6.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具有( )
A.强化作用
B.制约作用
C.调节作用
D.导向作用
7.记者非智力困素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
A.观察力
B.写作能力
C.高尚的人格
D.心理承受能力
8.“一好百好”的思想在认知中属于( )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定势效应
D.刻板印象
9.在新闻采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
B.采访时的氛围
C.记者的心理活动
D.采访对象的性格
10.新闻敏感中最主要的思维活动是( )
A.尝试性思考
B.怀有动机
C.初步构想
D.顿悟
11.在新闻敏感产生的一系列心理过程中,起到打开心灵“钥匙”作用的因素是( )
A.顿悟
B.形成初步构想
C.典型诱因的出现
D.进行尝试性思考
12.记者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情况来从事新闻采写活动的策略是( )
A.主题先行
B.理论驱动归纳
C.材料驱动归纳
D.归纳驱动理论
13.在新闻采写活动中应该少用( )
A.常规思维
B.形象思维
C.理性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4.应缴是一种情绪状态,它具体表现为( )
A.微弱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B.激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C.紧张情况所引起反应的情绪状态
D.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15.克拉帕在《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将受众接收信息这一选择性行为,分解为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以及( )
A.选择性识别
B.选择性注意
C.选择性掌握
D.选择性了解
16.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进入千家万户的,它传送的是( )
A.文字符号
B.声音符号
C.图像符号
D.动画符号
17.电视发送信息是借助于( )
A.无线电波
B.光纤
C.卫星
D.计算机
18.新闻采访中记者所面对的群体更多的是( )
A.有组织的小群体
B.无组织的小群体
C.有组织的大群体
D.无组织的大群体
19.一篇报道在介绍本地上半年经济形势时,专门说明所使用的数据全部来自统计局。这位传播者影响受众所利用的因素是( )
A.喜爱性
B.权威性
C.准确性 &来源:91exam.orgnbsp;
D.睡眠者效应
20.一篇新闻稿不仅介绍事实,也讲自己的观点,这种影响受众态度的传播方式是( )
A.双方面论证
B.单方面论证
C.结论的引出
D.结论的得出
21.让受众先接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信息后,再传播自己的观点,这种传播方式属于( )
A.心理免疫
B.唤起恐惧
C.双面论证
D.预防灌输
22.通过媒介的宣传,受众推翻了原先存在于自己心目中的已有的心理倾向,从而接受了新的观点,这一过程意味着( )
A.社会态度的改变
B.受众态度的功能
C.受众态度的形成
D.受众态度的改变
23.处于抑郁状态的人常常表现出( )
A.行为障碍
B.言语障碍
C.情绪障碍
D.思维障碍
24.新闻工作者要想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必须以( )
A.接受心理咨询为主
B.自我预防为主
C.接受心理治疗为主
D.身体锻炼为主
25.将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动机或欲望导往比较崇高的方向,使其具有创造性、建设性,这种心理防卫机制被称为( )
A.幽默法
B.自慰法
C.精神升华
D.注意力转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优秀新闻作品的产生,既离不开新闻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也离不开记者的( )
A.个性特征
B.思维水平
C.知识经验
D.意志品质
E.自然结构
27.影响记者写作心理状态的客观因素有( )
A.写作环境
B.采访对象
C.读者
D.观众
E.采访氛围
28.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的信息,目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包括( )
A.无法达到严格的管理
B.信息垃圾随处可见
C.信息准确性差
D.信息不够生动有趣
E.使用不方便
29.态度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
A.一定的可变性
B.一定的稳定性
C.社会性
D.后天性
E.主观性
30.处于信源地位的传播者用以影响受众改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其( )
A.可信性因素
B.权威性因素
C.喜爱性因素
D.睡眠者效应
E.使用工具因素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现场观察法
32.角色互换
33.新闻敏感的顿悟性
34.新闻编辑的全局意识
35.受众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