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10004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鲁迅的《阿Q正传》,再现了______,是一篇现实主义杰作。
2.在“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个十年中,以“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的作家是______。
3.小说《家》中,高家的“败家子”一代以______为代表。
4.通过“我”的眼光、感触和印象来刻画女工陈二妹形象,并带有“我”的情绪色彩的小说是《______》。
5.《菉竹山房》的作者是______。
6.《断魂枪》所描写的时代背景是______。
7.“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是诗人闻一多的诗作,题名是《______》。
8.《泥土》的作者是______。
9.冯雪峰的《简论市侩主义》,从文体言是篇______。
10.黄世仁出自歌剧《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鲁迅取材于历史传说中眉间尺替父报仇的故事的历史小说是( )
A.《补天》 B.《铸剑》
C.《奔月》 D.《理水》
12.下列作品中以“美和爱”为主题的是( )
A.《桃园》 B.《春桃》
C.《小城三月》 D.《寒夜》
13.以“请牵亲”与“拜堂”场景展示的小说《拜堂》,其作者是( )
A.沈从文 B.废名
C.台静农 D.张爱玲
14.赞美《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的作家是( )
A.茅盾 B.闻一多
C.沈从文 D.鲁迅
15.《凤凰涅槃》中的凤凰形象是( )
A.壮美而崇高 B.浅薄而猥琐
C.清秀而靓丽 D.凄婉而迷茫
16.冯至《我是一条小河》采用了______手法。( )
A.象征 B.叙事抒情
C.以人拟物 D.意象暗示
17.朱自清评______时指出,“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 )
A.《凤凰涅槃》 B.《死水》
C.《雨巷》 D.《春水》
18.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把______融会一起,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 )
A.景象、抒情 B.叙事、抒情、议论
C.叙事、抒情、意象 D.景象、气氛、感情
19.“将生命的茫茫,脱卸与茫茫的烟水”,诗句出自( )
A.《再别康桥》 B.《孤岛》
C.《铸炼》 D.《航》
20.《雨巷》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这首诗的旋律感主要来自诗韵,其押韵都是( )
A.单字音组 B.二字音组
C.三字音组 D.多字音组
21.胡适的《上山》表现了一种______的精神。( )
A.奋发向上 B.团结拼搏
C.胜不骄,败不馁 D.努力争取
22.被闻一多誉为“擂鼓的诗人”是( )
A.艾青 B.卞之琳
C.田间 D.戴望舒
23.杜运燮是______的重要成员。( )
A.“新月”诗派 B.“九叶”诗派
C.中国诗歌会 D.“七月”诗派
24.冰心早期诗歌散文的基本主题是( )
A.母爱、童真和对大自然的讴歌与赞美 B.母爱
C.人性的探索 D.社会的关注
25.“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是朱自清______散文中引用《西洲曲》的句子。( )
A.《背影》 B.《荷塘月色》
C.《踪迹》 D.《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26.《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的作者是( )
A.冯雪峰 B.沈从文
C.瞿秋白 D.茅盾
27.何其芳在1936年出版了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散文集( )
A.《画梦录》 B.《还乡杂记》
C.《预言》 D.《夜歌》
28.林语堂在《祝土匪》中指出,言论界还得由______说话。( )
A.工人农民 B.“土匪”傻子
C.商人巨贾 D.官场学者
29.“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是郁达夫______中写的诗句。( )
A.《还乡记》 B.《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C.《钓台的春昼》 D.《故都的秋》
30.丁西林的《压迫》采用了( )
A.“戏剧嘲弄”手法 B.“在危机上开幕”结构
C.诗化抒情手法 D.“横断面”描写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作品中文学研究会作家创作的有( )
A.《华威先生》 B.《潘先生在难中》
C.《林家铺子》 D.《边城》
E.《小城三月》
32.下列作品中属于自传体小说的有( )
A.《沉沦》 B.《寒夜》
C.《呼兰河传》 D.《金锁记》
E.《财主底儿女们》
33.《铸炼》在思想内容、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 )
A.鼓励生活在黑夜里的人们去掉叹息和哀伤
B.抬起头来迎接那“敲落永夜”,带来第一线“银白色的曙光”的那“一声钟”——民族解放的日子
C.注重意象暗示,避免直白陈述
D.隐去感情的直接抒发,运用最能使人对此感情唤起联想与共鸣的意象
E.不求规范但求突出感觉的新异的语言组合
34.“包身工”的特点是( )
A.“懒虫”和“猪猡”
B.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
C.都是新从乡下出来的,而且她们大都是老板的乡邻
D.大都是老板的亲戚
E.工价的低廉,在厂方,她们叫做“试验工”或者“养成工”
35.《屈原》一剧中,婵娟是作者的理想人物,是作者虚构的形象,作者创造她是把她当作 ( )
A.“诗的魂” B.光明的使者
C.道义美的象征 D.屈原辞赋的象征
E.爱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