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华美窗帷的后面》属于通讯文体中的 ( )
A.工作通讯 B.风貌通讯
C.人物通讯 D.故事通讯
2. 下列新闻作品中,由范长江所写的是 ( )
A.《记鲁迅》 B.《“一厘钱”精神》
C.《谁是最可爱的人》 D.《祁连山北的旅行》(节录)
3. 下列作品中,由穆青撰写的人物通讯是 ( )
A.《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B.《访“葡萄常”》
C.《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D.《水城威尼斯》
4. 下列作品中,大量运用观察性报道手法,写得像一篇目击记的报道是 ( )
A.《英迪拉?甘地》 B.《火葬——甘地永存》
C.《师魂》 D.《醒来,铜陵!》
5. 下列对于西方新闻写作中的特稿文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广义上西方所谓的特稿包括除消息、评论外的所有报道文体
B.相对于消息,特稿更为强调将情节、文字的可读性和主题的严肃性相结合
C.西方所说的特稿,即为中国新闻文体中的通讯
D.近半个世纪来特稿的趋势之一是在遵循客观性的前提下,强调描写新闻故事的现场
气氛
6. 下列对毛泽东的消息名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特色的概括,正确的是 ( )
A.大量运用抒情、议论等手法,点出了渡江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
B.借鉴了散文化的笔法,细致描绘了渡江战役的壮丽场景
C.全篇精练扼要、气势雄伟
D.灵活运用对比、说明等手法,详细交待了渡江战役胜利对于解放战争全局的影响
7. 新闻工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迅速辨别、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被称为 ( )
A.新闻素养 B.新闻敏感
C.政治素养 D.媒介素养
8. 消息写作中,以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的结构形式,被称为 ( )
A.悬念结构 B.并列结构
C.倒叙结构 D.倒金字塔结构
9. 被称为“政治访问之母”的著名记者是 ( )
A.法拉奇 B.史沫特莱
C.柏生 D.比加特
10.一般所说的“狭义的新闻”是指 ( )
A.通讯 B.特稿
C.消息 D.特写
11.下列作品中,以香港回归为报道主题的是 ( )
A.《春夜》 B.《相思正是吐黄时》
C.《小城风光更迷人》 D.《别了,“不列颠尼亚”》
12.下列作品中,属于人物专访的是 ( )
A.《写在绢帕上的诗》 B.《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C.《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 D.《菜价追踪》
13.下列新闻作品中,属于新闻素描的是 ( )
A.《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B.《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C.《水城威尼斯》 D.《记鲁迅》
14.通讯名篇《访“葡萄常”》的作者是 (160; )
A.梅阡 B.魏巍
C.邓拓 D.邹韬奋
15.下列通讯作品中,采用纵横式结合的结构形式的是 ( )
A.《醒来,铜陵!》 B.《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C.《“老报童”罗伊去世了》 D.《春夜》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西方新闻记者通常用来提高作品可读性的方法有 ( )
A.不畏艰险,想方设法亲赴第一线 B.亲身经历、观察、体验新闻事件
C.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 D.挖掘出有声有色的情节
E.注重现场感
17.以下属于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的有 ( )
A.注重新闻报道的接近性,拉近读者与新闻的距离,引起读者的关注
B.重视使用背景材料,增加新闻作品所揭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C.着力将新闻报道写得生动易懂,有现场感,使新闻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D.注重进行式报道,及时将新闻报道出去
E.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
18.下列新闻作品中,以现场描写为突出特色的作品有 ( )
A.《断电使纽约陷于一片黑暗》
B.《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
C.《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
D.《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
E.《华阳礁上补给忙》
19.新闻作品的个性最突出之处就是它的 ( )
A.真实性 B.特殊性
C.个别性 D.可看性
E.重要性
20.要成功地进行新闻作品研究,需要灵活运用的思维形式有 ( )
A.创造性思维 B.立体思维
C.求同思维 D.宏观思维
E.求异思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1.如何对一个新闻作品进行新闻主题方面的分析?
22.如何理解新闻作品研究中感性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23.简述新闻的真实性应当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