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0.试分析《晋楚城濮之战》中子玉、先轸、晋文公三个人物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
41.《桃花源记》描绘了怎样的理想社会?这在当时有何意义?
42.比较分析杜甫《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与《登高》在思想与艺术方面的同异。五、阅读理解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杂说(四)》
(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是什么?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见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