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共3题,任选二题,如3题都做,以前2题计分,后一题无效)1.试述价值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内容、起作用的形式以及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2.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试述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005 0000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B2.C3.C4.C5.B
6.B7.B8.D9.A10.A
11.B12.D13.B14.B15.A
16.A17.A18.D19.C20.B
21.A22.B23.C24.B25.C
26.D27.D28.D29.C30.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CD2.ABCD3.ABCD4.ABCDE5.ACE
6.ABCE7.BC8.ABCD9.BE10.ABCDE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经济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1)人在发现和认识经济规律上有早有晚,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有深有浅;(2)人们可以综合研究各种经济规律的作用,根据客观经济条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实现形式。
2.(1)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上所完成的伟大的革命性变革。
(2)由于确立了劳动二重性原理,确立了真正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3)正是依靠了劳动二重性学说,马克思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创造了剩余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石。
3.①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②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但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它们成为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的手段,才成为资本。③因此,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产生的,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劳动的关系。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4.(1)加速资本周转可以避免或减少因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而遭受价值上的损失。
(2)加速资本周转可以节省预付资本。
(3)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5.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农业中存在土地的资本主义的经营垄断。产生的条件是土地有好坏,好地有限(土地有优劣之分)级差地租的实质,级差地租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超额利润)
6.①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②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1)提高劳动生产率,一方面可以使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单位产品的劳动消耗减少,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和价值。(2)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两个结果:一是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二是能降低单位产品的价值和价格,提高群众的实际购买力。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共同特征)是:(1)一切经济活动都和市场相联系,市场机制成为促使生产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的基础运行机制,(2)一切企业都具有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所拥有的权力,(3)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具体事务。(4)各种经济活动都按各种有关的法规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