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1)价值规律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即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所以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等价交换;
(3)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是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互相背离;
(4)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包括: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部门的分配比例;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促使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2.(1)相对过剩人口,就是相对于资本的需求而表现的过剩劳动人口。
(2)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因为:(1)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加,资本有机构成在不断提高,同量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2)与此同时,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劳动力的供给不断增加,因为技术的进步、竞争的加剧和剥削的加重使大批儿童和妇女、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以及竞争中失败的一些中小资本家加入到雇佣劳动者的队伍中来。需求相对减少的同时供给不断增加,必然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3)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相对过剩人口作为产业后备军是劳动力的蓄水池,它的存在可以为资本家随时提供追加的劳动力,并形成对在业工人的巨大压力,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对工人的剥削。
3.(1)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
(2)改革是克服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病,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必经途径。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对生产力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愈来愈明显地暴露出问题。如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等,严重压抑了企业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需要。
(3)改革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进行历史性竞争的需要。